(原标题:一起了解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 )
天气预报说是30℃
但我感觉其实是35℃
为什么差这么多?
我们来了解
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
这对“双胞胎”
说我们不准
因为你们老是分不清
我们是“双胞胎”
预报温度:我是哥哥
体感温度:我是弟弟
你们认错了,还说我不准
我们太难了
原因:
体感温度说:
我和哥哥不一样
差得有点多
弟弟主要有四个特点
其中有一点是受我影响
弟弟还受其他三个因素影响
研究表明:
夏季中午至午后(12~14时)
地面与两米高处
温度差可超10℃
预报温度:
指1.5米高处百叶箱中空气的温度
体感温度:
受多种因素影响
主要影响因素有四项
四项主要影响因素
温度、湿度、风速、辐射
一是温度。即天气预报的温度。
二是湿度。通常温度比较高,湿度比较小,人体不感觉到难受,因为人体表的水分蒸发较强,感觉比较干爽。
三是风速。一定的风速会使人感觉到空气流动,身体散发出的热量被吹离体表,即使温度较高,也会感觉比较干爽。
四是辐射。太阳直接照射到身体会使人体温度升高,地表辐射也是如此。地表温度高,向外散射的热量大,如在太阳照射下的水泥地面与比较凉爽的水体或是湿地,体感温度大不一样。
学霸看过来:
体感温度计算公式(引自吴兑 邓雪娇编著的《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
(配计算公式图)
有人总结出辐射作用对体感温度的修正关系式(经验关系式)
Tr=0.42Ca(1-0.9Mc)Ia
Ca为外衣吸热能力,白色外衣约为20%,杂色外衣约为60%,黑色外衣约为90%。
Mc为云量系数,晴天为0.0,少云为0.3,多云为0.7,阴天为1.0。
Ia为辐射增温系数表
体感温度:我主要受四项因素影响
预报温度:我只是其中的一
不是全部!不是全部!
大家别再弄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