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樱桃)
打樱桃
宋秉旺
“阳婆婆出来丈二高,风尘尘不动天呀天气好,哎哟我叫上妹妹去打樱桃。”“红圪丹丹的阳婆满山山照,手提上篮篮抿呀嘴嘴笑,哎哟我跟上哥哥去打樱桃……”这首脍炙人口的二人台小戏《打樱桃》,道出了一对男女青年纯真的爱情故事。然而,笔者也有一段“打樱桃”的浪漫之旅。不过,我们相约的是“哥几个”。
2020年7月下旬的一天,也是一个“风尘尘不动”的好天气。这天,我应张慧林老弟之约、与好友樊佃福三人,于早6时许乘车从康保县城出发,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与另一辆自驾车会合向正镶白旗挺进。7时30分抵达白旗明安图镇,也就是旗政府所在地。这是我第二次去白旗,第一次是看“那达慕”,这次是去“打樱桃”。尽管我是土生土长的坝上人,但是第一次到“后草地”、第一次去“打樱桃”,也感到很新奇。我们短暂停留时,随行廊坊的宗先生指着远方问:“那是长城?”我说:“这里没有长城,好像是石头墙吧!”行进中才看清楚是用石头堆砌的草围栏,彰显出当地牧民保护草场资源的智慧。
正镶白旗位于锡林郭勒西南部,南与太仆寺旗和河北康保为界。南北长112公里,东西宽88公里,总土地面积622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200~1400米之间,最高海拔1776米,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中南部为低山丘陵草原。我们要去的是白旗北部的“樱桃山”,也不清楚属于哪个“嘎查村”(行政村),只听说是仅有几户人家的“三面井”。
白旗与康保交界蒙汉民族往来较密切,与我们同行的一位朋友从白旗找了个“向导”,带领我们行驶在茫茫草原里。尽管两个旗县是近邻,但是地形地貌不尽相同,白旗地理环境多姿多彩,一面是蜿蜒起伏的低山丘陵,一面是碧绿广袤的大草原。白旗属牧业旗,没有农作物、看不到油菜花,只有那零零星星的小野花。不过,白旗草原的规模要比康保的大、长势也比康保的好,尤其是围栏里茂密的狼针草随风摇曳颇为壮观。
8时30分,汽车行至一个草围栏处。向导说,前面就是“樱桃山”了。我们徒步向山上行走,看似圆顶的山坡没有石头、满目青山,面对绿草连着群山,还有山脚下稀稀疏疏的小树,我脱口而出“这不是小榆树吗?”随行朋友笑着说:“这就是樱桃树!”樱桃树属落叶小乔木,叶椭圆形,形似榆树叶,灌木丛生,走着走着,樱桃树茂密了,也看到零零星星的小樱桃了,爬到半山腰处,更是一派“樱桃满枝头”的景象。原生态小樱桃,比葡萄小、沙棘果大,小巧玲珑、红的可爱,鲜嫩欲滴、口感甘甜,要比市场上的樱桃味美。现如今,很多樱桃都是人工种植的,而这种山樱桃没有田间管理、没有化肥农药,属于纯天然的野生水果。
樱桃红了,红了枝头,红了山坡,红了心田。由于第一次采摘樱桃笨手笨脚,一碰触就破,不时往嘴里放一颗小鲜果,感觉味道美极了。因为,娇贵的山樱桃“脸皮薄”、也很脆弱,所以采摘要格外小心,应该像对待婴儿一样,不能有丝毫的闪失,要不然就会破损使鲜果缩水,营养成分也会降低。也许是,第一次“打樱桃”没经验,我们大都拿着小食品袋,在灌木丛中穿来穿去,使采摘的樱桃破碎了不少,觉得十分可惜。我们一行8人中,唯有宗先生有“高人指点”,提溜的是小塑料桶。不过,大家一边采摘、一边品尝,采摘有趣、品尝有味,一种获得感、满足感油然而生。啊,难怪一对情侣情意绵绵、如胶似漆地“打樱桃”呢!
灌木丛丛樱桃树,漫山遍野红樱桃。此情此景,令人陶醉、也使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11点多了。这时,领队张慧林高声喊道:“下山啰!”大家依依不舍地走出樱桃山,兴致浓浓、收获满满原路返回。
中午时分,朋友与提前返回的“向导”联系,我们又在“向导”的引领下,行至旗政府所在地三公里处,“向导”经营的一个旅游点就餐。正宗的蒙古包,正宗的蒙餐,正宗的风味,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席间,我们邀请“向导”同桌共饮。这位“向导”十分好客、也十分健谈,很快营造出了蒙汉一家亲的氛围。朋友问:“你名叫朝鲁孟,蒙语是啥意思?”他乐呵呵地说:“黎明的意思,因为我出生在五更,姥爷给我起名‘朝鲁孟’。”我笑着说:“我只会两句蒙语,你听对不对?”当我说出第一句时,他拍着我肩膀高兴地说:“好朋友!”当即,我们留下了手机号码,我们真得成了好朋友。
这正是:昔日“打樱桃”,打成了情侣;今日“打樱桃”,打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