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皮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和“童心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传播、教育、实践多措并举,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氛围,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良好提升。
1、抓传承,挖掘传统文化德育资源
编教材。将国学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体系,先后组织编印了《国学研修文选》《一切为了下一代》《哺育》《载一片绿荫》等书籍,以及反映地方历史文化的丛书《南皮·千年文化古县》,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批贴近自己生活的校本教材。
读国学。开展“一校一书读国学”活动,全县各学校都建立了国学宣传专栏、国学宣传墙、国学宣传板报等,推进差异化、个性化的国学教育,组织开展了系列“读”“演”“思”“辩”“赛”国学经典活动。县职教中心、二中、三中、实验小学、白塔寺小学、郝五拨小学等学校的做法,先后被省市县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传家训。以学校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家和万事兴”主题家风家训传承活动和“传家训、立家规、重家教、扬家风”征文活动等,广大学生结合成长经历,分享了“好家风”故事,诠释了家风家训传承历程,进一步传承了优秀文化,改善了家庭教育,很好地引导了社会风气。
2、抓培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推进文化进校园。组织一批优秀电影、非遗节目、传统戏曲、红色书籍进校园,开展文化讲堂进学校活动,为第三中学、郝五拨小学、寨子明德小学购买了《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及时向青少年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
推进道德进课堂。在社会开办“国学大讲堂”,在学校设立“道德讲堂”,在班级开设“道德课堂”,常态化开展专题教育课,通过学生讲故事、看视频、演情境等形式开展教学,并向中小学生发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推进家训进家庭。利用农村文化礼堂和社区文化中心开展了家风家训巡讲活动,同时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汲取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张之洞“诗书寄厚望 教诲启后人”家规家训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打造出“孝文化”“诚信文化”“廉勤文化”等特色品牌,进一步弘扬和树立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家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抓践行,注重德育过程体验感悟
强化阵地建设。借助南皮教学资源库、南皮教育信息网、“南皮发布”“文明南皮”微信公众号,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青少年学生课外道德学习传播体系。依托南皮烈士陵园、诚信文化园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以及文化展览中心等,推动建设了一批中小学德育实践基地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与体验阵地。
强化活动参与。以“去陋扬善”为主题,开展“找身边问题”“评文明现象”“纠不良行为”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自觉摒弃陋习。以“小善大成”为主题,开展“知善”“行善”“扬善”系列活动,在学校大力培育“善”文化,弘扬“善”能量。策划“校园文明行”主题创建活动,将国学经典诵读、童谣征集评选传唱、“中国梦·赶考行”主题教育等融入日常创建中,在实践体验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与行为习惯。
强化典型示范。近年来,南皮县连续开展了九届“全县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推选了“沧州好人”“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等典型代表近百名,并将道德模范、典型人物、国学名家请进课堂,讲述“好人”故事、志愿服务、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道德榜样,进一步增强德育的生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