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冀北电力组织人员为贫困户房顶安装光伏板,通过光伏发电助力贫困户脱贫。 史文全摄
“出头石村等到了‘出头之日’”“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国家电网公司近来收到了一封签名信,寄信的是河北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出头石村的老乡们。在这封信里面,乡亲们用质朴的话语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国家电网的精准帮扶。
村子里有了“铁杆庄稼”
“有了光伏扶贫项目,我们村集体年收入就多了将近6万块!”说起光伏扶贫工程,出头石村党支部书记陶忠难掩心中喜悦。
出头石村地处大山深处,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村民大多靠种植玉米或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贫困户平均年收入仅1000多元。
出头石村虽然自然资源匮乏,但村子地处山区,光照充足,适合发展光伏发电。2016年2月起,国网冀北电力先后派出两支驻村工作队共6名成员帮扶出头石村。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努力下,3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和116.4千瓦的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落户出头石村。
位于大山之中的出头石村。 史文全摄
由于出石头村山路窄,施工车辆无法驶进,电杆等大件物资靠滚木和绞磨运上山,绝缘子等小件物资只能靠人力一件一件地背上山。在国网冀北电力施工人员的努力下,肩扛人背,愣是将一块块光伏板在出头石村西的荒坡上立了起来,为村民脱贫致富种上了“铁杆庄稼”。
2017年6月30日下午,在村民的一片欢呼声中,出头石村光伏扶贫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大家都说这‘庄稼’只要晒太阳就有好‘收成’,贫困户每年平均能赚4000多块钱,收益可靠、稳定又持久。”陶忠说。2018年9月,村里的47户贫困户靠着光伏发电收益脱了贫。
近年来,国网冀北电力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启动“阳光扶贫接网行动”,大力支持光伏专项扶贫,确保扶贫项目早接入、早收益。截至2019年底,国网冀北电力累计并网光伏扶贫电站1872座,发电量达45.70亿千瓦时,惠及贫困户17.2万户。
“电力红马甲”助力产业扶贫
“多亏了供电公司的驻村工作队,他们带领大家开垦荒山、种板栗,让我们通过劳动脱贫致富。”说这话的人叫王玉宝。就在两年前,王玉宝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6口靠三亩玉米地为生,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如今,在驻村工作队和党员服务队的努力下,板栗种植面积由最初98亩发展至近500亩,带动1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出头石村被一条南北向的河一分为二,住在村东的村民需要每天趟过50多米的河水前往村西的园子里耕种,辛苦程度可想而知。驻村工作队队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筹措资金购买建设材料,用3个多月时间建起了一座连通东西的近70米的桥梁,时任县委副书记将大桥命名为“连心桥”,村民们过河再也不用趟水了。此后,驻村工作队又修建了漫水桥,铺设了柏油路,解决了村民的交通难题。
驻村工作队到贫困户家中调查了解情况。 史文全摄
国网冀北电力驻村工作队和共产党员服务队员常年在村里服务,不仅为村民修缮房屋、解决各类用电问题,春耕时节帮他们购置化肥、干农活,更是通过产业扶贫帮村民们找到了致富路。
为了保障灌溉用电,当地供电公司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通过新增及改造低压线路、新增变压器等方式提升供电能力,村里的供电可靠性达97.5%、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8%。电足了,驻村工作队又着手解决用水问题,帮着村里挖了深水井、修了蓄水池,还建起6眼引水上山机井,并安装相关电力配套设施,为村民的生产生活解难题。
消费扶贫带来脱贫新动力
“欢迎来到国网电商扶贫平台‘慧农帮’脱贫扶贫、助农惠农线下体验窗口,这些是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欢迎大家选购。”8月2日,位于秦皇岛市区的“秦皇岛礼物”奥体中心旗舰店慧农帮“出头石”扶贫产品展台前驻足了众多游客,玉米油、干香菇等优质农副产品吸引大家争相抢购。在国网冀北电力与地方旅游公司的合力推动下,慧农帮“出头石”品牌已经成为秦皇岛地区消费扶贫的特色名片。
在“出头石”扶贫产品线下体验店内,工作人员向顾客介绍“出头石”特色产品。 史文全摄
为解决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问题,按照国网冀北电力消费扶贫规划,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与秦皇岛市扶贫办、秦旅智慧旅游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整合全市贫困地区果蔬、粮油等20余种优质农副产品,注册了以出头石村命名的“出头石”品牌,打造系列特色扶贫产品,让全市贫困百姓走上了“抱团发展”的致富路。
疫情期间,国网冀北电力推行“线上+线下”销售新模式。线上,利用“慧农帮”APP开设冀北扶贫旗舰店,打通扶贫产品网上销售渠道;线下,依托“秦皇岛礼物”旗舰店,在海港区和北戴河游客密集区建立2家国网冀北电力扶贫项目线下体验窗口,推进扶贫产品与旅游城市名片相融合。目前已累计接收“出头石”产品订单6320笔,累计销售额近119万元,并与7家本地规模性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助力当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目前,国网冀北电力已助力包括出头石村在内的36个定点帮扶村摘了贫困帽子,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落细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全力推进光伏扶贫项目接网、驻村帮扶等工作,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走向小康新生活。(祝龙超、金雍奥、张媛、李榕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