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吗,咱公司应急救援中心获得第五届全省优秀安全生产志愿者服务项目了。”“没错,这回可是省应急管理厅、河北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六家进行表彰啊,级别够高的。”“王琳在消防知识进万家活动中,可给咱公司争了光了。” 8月初的一天,当中国石化沧州炼化公司安全环保部副经理杨连勇把奖牌照片发上粉丝群,群里顿时热闹起来,赞扬声此起彼伏,大家纷纷祝贺王琳和他的团队为公司争得了又一项荣誉。
2008年,作为一名“外包工”的王琳从部队复员入职沧州炼化公司,成为了一名消防队队员。参加工作不久,在公司幼儿园工作的同事妻子邀请王琳到幼儿园协助搞一场防震逃生演习。由于演习过程中,发生了参演人员盲目撤离、不服从指挥现象,王琳深感此事对自己触动很大:“我是一名消防队员,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和个人,学习安全常识和逃生知识,减少人身伤亡事件的发生。”也正是通过此次活动,使王琳萌生了参加消防安全志愿服务的念头。
谈起“入行”的第一次活动,王琳记忆犹新。
2009年11月9日,公司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新华区建北社区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活动当天,王琳和他的伙伴们带着宣传板和各类消防宣传资料来到鼓楼广场,为过往的行人送上了一顿丰富的“消防知识大餐”。
“大爷,您知道发生火灾怎么处理吗?”“这是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手册,上面有防范应对的措施,您可以带回家看看,给家里的亲朋好友也讲讲安全知识,希望您平时也能注意消防安全。”整场活动下来,王琳共发出近百份宣传资料,虽然其中伴随着紧张和忐忑,但总算是迈出了志愿服务的第一步,也提高了自己的信心。
为了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王琳和他的伙伴们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自费购买了大量消防安全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充电”学习。与此同时,王琳参与的多次火灾扑救工作,也为他参与志愿者活动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公司团委及所在部门大力支持,也为青年志愿者活动搭建了平台,王琳和他的消防安全志愿者小分队正式亮起了志愿服务的“番号”。
在多次的活动中,王琳渐渐发现,光靠口头说教和宣传资料的发放,往往不能引起听众的兴趣。经过反复思索,烧坏的电动车充电器、不合格的电源插排、过冲烧坏的手机等家用电器成为他收集的对象,引起了家人的不满和同事的讥讽。然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废品”,成为了王琳志愿者活动随身的道具,成为了人们忽视消防安全有力的证据。每次活动,这些废品、证据的展示伴随王琳的解说,都给听讲者以心灵的震撼,敲响人们心中消防安全的警钟。
多年来,作为一名消防队员,王琳深知消防安全要从儿童抓起,也就从那时起,公司周边的学校、幼儿园成为了王琳及志愿者的常客,他们也因志愿者服务和周边学校结缘,和老师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因为年龄原因,志愿服务的方式就得灵活变化。”王琳说,为了让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掌握消防逃生能力,他精心策划消防逃生演习“剧情”,如在火灾警报响起时,小朋友必须弯腰低头、手捂口鼻,包括前排后排撤离顺序,从哪个门出去等,都进行了精心策划,让小朋友们在演习中根植消防逃生知识。
中国石化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以来,王琳和他的志愿者伙伴们成为了积极参与者,从活动的安排到场地的布置,他们和组织单位反复沟通、认真协同,策划了攀岩、安全常识讲解、空气呼吸器的佩戴、应急救援器材展示、消防打靶、灭火体验等多个项目。六年间,30多场的开放日活动,既向听众传授了消防安全知识,又让参观者参与其中,体验了一把安全技能,寓教于乐,得到了参与者的一致好评,王琳也成为了公众开放日活动金牌讲解员。
入职十二年,王琳经历了从一名军人到石化职工的转变,一名消防队员到应急队员的转变,但不变的是王琳从事消防、应急救援事业的初心,不变的是王琳从事志愿服务的坚定信念。十二年,参加志愿者活动50余场,受众近万人,让王琳找到了他自身的价值,感受到了他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王琳对志愿者活动太痴迷,有的朋友就跟他说,志愿者活动没有报酬,何况你还是个“外包工”,你这样做图个什么?王琳坚定地回答,“外包工”只是一种用工形式,重要的是,他是一名应急救援战士,宣传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是我的职责,他愿永远踏上志愿服务这条“不归路”。(于铁洪 伏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