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三河: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扎实创建法治三河)
7月31日,三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就“七五”普法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三河市“七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
据三河市司法局党组成员、三河市法宣办副主任马志骞同志介绍,自2016年“七五”普法开展以来,三河市紧紧围绕河北省、廊坊市中心工作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适应形势发展、推进普法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创建“平安三河”“法治三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四城同创”工作,打造“三个走在前列”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实法治保障。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全面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健康的法治环境
“七五”普法以来,三河市各单位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形式多样,数量繁多。市法宣办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结合重大任务、重要事件,利用节假日、纪念日、法律颁布日等,每年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防范和打击处置非法集资主题宣传活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集中宣传活动”“扫黑除恶”宣传活动和“关爱妇女”主题的宣传活动等常规性大型集中法治宣传活动。
特别是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三河市司法局率先发声,提出“依法防疫”口号,并迅速动员部署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持续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通过FM103.3“法治时空”栏目每天4次,每次3-5分钟,循环播放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广播20条;印制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 河北省公安厅 关于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5000张和“科学防疫 依法防控”宣传册100000册,第一时间配发防控一线,确保通告及时,在全市村街、社区、火车站、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和复产复工企业的明显位置张贴公示,促进“依法防疫”理念入户、人人皆知,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业务水平,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服务民生的普法宣传队伍
组建宣传队伍。从各镇(区、街道)、市直各单位抽选90名机关干部担任宣传员,组建了专门的法治宣传队伍。法治宣传员在市司法局(法宣办)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参与制定本单位法治宣传活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检查、督促和考核全市法治宣传的各项工作;围绕“七五”普法年度重点工作,参与本单位法治宣传活动。
组建普法讲师团。从全市司法行政执法单位、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挑选31名业务精英,组建市级普法讲师团,负责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开展专题讲座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理论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承担普法骨干培训、普法教材编写、普法考试命题等相关工作。
组建社会宣教网络。全市395个村(123818户)、97个社区(317个小区156375户)共有普法宣传员1600名,与由行政执法部门、社会团体、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队伍和普法志愿者组成的社会宣教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配合、上下联动的宣传教育网络。
组建基层建设辅导队伍。整合法院系统“法官进社区”、“司法服务站”,检察系统“县级院法律服务中心、镇法律服务站、村街法律服务点三级法律服务网络”,公安系统的警务工作站,司法行政系统的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等工作,在全市所有村街、社区建立了基层建设服务指导站。
适应普法形势发展,大力推进普法宣传创新,推动了法治宣传教育影响力不断扩大
“七五”普法工作中,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开展普法宣传,搭建了四张覆盖全市的普法网,治宣传教育影响力不断扩大。
利用“互联网+普法”。市司法局开设的“三河普法微信”平台、市融媒体中心的“智慧三河手机台”、市委网信办的“网信三河”等一批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传递权威声音,发布官方消息,引导主流舆论,传播正能量。
架起一张空中普法网。在三河广播电台FM103.3频道,市司法局“法治时空”专栏、市交警大队“交警在身边”、应急管理局“安全与您同行”、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在身边”等13个法治专题栏目架起一张空中网,全天候向收音机前的广大听众宣讲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理念。
织起一张移动普法网。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等单位在城乡循环线路503、505、507、509路,市区101-105路,燕郊301、302路共计142辆公交车投放普法公益广告,每天每车循环播放10次以上,把普法“触角”伸向城乡各个角落。
编起一张热线普法网。充分发挥“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宣传法治、解答咨询、提供法律服务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广泛调动“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12331”食品药品监督热线,以及其他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服务热线主动作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答群众咨询、宣传本单位部门法律法规、提供便捷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化的渗透力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我市不断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将法治元素融入人民群众生活,进一步提升了法治文化的渗透力。
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过程中,我市着力加强普法基础设施建设,在市文化中心广场、东西城区主干道两侧设立了大量法治宣传栏,在村街、社区临街墙体粉刷普法标语、在村(居)委会树立普法宣传栏、在村民(社区)广场张贴普法宣传广告、为村图书角添置法律书籍;充分发挥禁毒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社区矫正基地等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文化宣传作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在贴近群众生活,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方面,我市组织开展法治文化作品编创,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活动。市法宣办与市评剧歌舞团编创了群口快板《争做学法好少年》,歌曲《法治》,京东大鼓《七五普法规划好》《小树苗》《新时代 新征程》《宪法在心中》,群口快板《人人都要学法律》,歌曲《法治》,相声《改过自新》,小品《调解》等一批普法节目,以市评剧歌舞团文化下乡大篷车为舞台走村街、串社区、进学校,在全市范围内巡回演出,年均组织彩色周末演出20场、文化下乡演出300余场、观众30000余人次。
同时市司法局依托市电影公司播放平台开展“两进”活动。首先是选取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治安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内容的卡通片、动漫片在全市中小学播放,每年播放500余场次。其次是选取宣传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防盗抢、防诈骗、治安常识、劳务纠纷、远离毒品和交通安全等内容的影片、微电影,在全市395个村街巡回放映,每年播放2700余场次。
五年来,全市上下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三河市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燕郊镇西柳河屯村、大石各庄村顺利通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工作,迎宾北路街道天洋城社区、燕京航城社区申报“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我市普法工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多次被国家级、省级和廊坊市级报刊、媒体刊播报道。
2020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下一步,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作为“七五”普法检查验收阶段的宣传重点,积极运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等推送民法典知识,使民法典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迅速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学习宣传民法典的热潮。与此同时,以宣传贯彻民法典为抓手,不断夯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要求,把普法宣传作为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任务,推动法律宣传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市场、进学校、进家庭、进军营、进景区、进网络,以高标准通过省市两级“七五”普法检查验收,确保“七五”普法圆满收官,争创国家级普法先进。
(刘伟 贾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