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赴吉林考察调研期间,谈到了“十四五”规划。他指出,我国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他希望各地深入调研,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
当前,在“十四五”谋篇之际、“十三五”收官之年,回顾“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发展关键词,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发展高瞻远瞩的战略性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以生态环境优美为基本内涵和根本标志。美丽中国将成为继全面小康,精准脱贫后的又一中国人民的期盼,中国历史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风物长宜放眼量,总书记做出的重要指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如此,任何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增长,迟早成为反噬经济甚至国家人民的魔鬼。工业革命带给英国的雾都,掀起环境革命的文学浪潮,恰恰是最大的讽刺,经历几十年的经济反哺和环境治理,才有所好转。新中国才经历71年,经过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也经过挫折和弯路,但走到如今的成绩,更应放慢一点脚步想一想,以史为镜,总结吸取经验,将环境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在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将发展变成可持续发展,让发展的江水更加丰盈,让经济的长河万股奔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环境治理和保护上,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速明显提高,会对生态环境形成更大压力;另一方面,生态环保工作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企业减排的能力和效果。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也有望进入比较协调的阶段。这既是压力又是挑战,各级各部门更要顶住压力,将脱贫攻坚的劲头,用在生态保护上,进一步实现绿水青山,成就美丽中国,铸就民族复兴。(供稿人:卢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