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时刻,时间紧、任务重,各地纷纷以决战倒计时的决心和举措,轰轰烈烈地打响攻坚战。然而,有的地方把精力用在账目上,瞒天过海搞数字脱贫;有的地方急于求成、虚假应付,搞花架子;有的干部不愿“下深水”,敷衍塞责、欺上瞒下,把脱贫攻坚的战场当“秀场”。
扶贫是国家战略,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有半点虚假,必须以“实”作风,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摒除一切脱贫攻坚形式主义。一方面要坚持“严管”,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加强对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及时纠正脱贫攻坚中反映出的干部作风问题;强化对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扶贫的模式、扶贫资金拨付的监督,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虚假式”、“算账式”等形式主义脱贫现象进行公开曝光,对弄虚作假者坚决“零容忍”,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厚爱”,要建立健全干部保护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考核结果问责运用机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等等,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用,加大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心无旁骛向前冲刺
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对扶贫单位和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单位和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努力踏实工作,对扶贫履职“作秀”说“不”,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同时,基于贫困地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活水平等原因,扶贫干部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带着感情下去,沉下心去,尽快融合到当地群众中,为老百姓脱贫致富殚精竭虑,做到“真扶贫”,进而赢得老百姓的点赞。(供稿人:孙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