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题写过“难得糊涂”四字,被某些干部视为行走官场的为官之道。然而,静观这些干部所谓“难得糊涂”之想法,并不是为人谦和礼让的躬身自省,而是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的推脱借口,这与“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实干与担当精神背道而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到综合国力稳步提高,从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到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中国取得的瞩目成就,靠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然而,一些地方还存在抓“亮点”、造“盆景”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说多做少、虚多实少的问题。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个别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这样的“老好人”,在遇到下级有新情况、难问题需要给予指导意见时,害怕担责,就用“按照规定办”打发了事。因此,要加强对这种遇事不担当、不作为,只会装糊涂的“戏精”干部监督问责力度,落实好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响鼓重锤,警醒这些“装睡”的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领导干部,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因此,党员干部务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通过“干中学”“学中干”,努力克服本领恐慌,成为讲话务实、办事牢靠、干出成绩的干部。
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只有明明白白做人,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杜绝稀里糊涂混日子,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供稿人:金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