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小冯村古音乐 探寻非遗文化)
小冯村音乐会是600多年来流传在固安县渠沟乡小冯村的传统民间笙管乐,起源于明洪武年间,由陕西一位牛姓道长传教后村民辈辈承传至今,因是道家所传,俗称“道乐”。传承至今仍然保持着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本期的《固安非遗印象》专栏我们就走进小冯村,认识一下固安县的古乐瑰宝。
小冯村音乐会是迄今为止在固安县发现并保存较完整的民间乐种之一,吹奏谱使用“四一上尺工六五凡合乙”十个音符,同时采用平仄变声和阴阳变调技法及变化莫测的“那口”垫音,使音乐更加悠扬动听、卓尔不俗。
其乐曲由传统曲牌和自身独有的曲目两大部分组成,涉及祭祀礼仪、道场规范、故事传说、封建宗法、军政事务、自然生态、节令、动物、景致及人物事迹等多方面的内容,至今尚有9支套曲、6支大板曲和三十多支小曲存世。音乐会使用的乐器包括小管、笙、笛子、引铃、云锣、木鱼、小镲等,另外还使用鼓、铛子、大镲、大铙、小铙等打击乐器,整个演奏阵容由八支管、八支笛、八攒笙、两架云锣、一只木鱼、一副引铃加全套打击乐器组成,共有三十多人参加演奏,具有阵容庞大、气势磅礴的艺术特点。小冯村音乐会的代表性乐曲有套曲《颜回》、《小花园》、《骂玉郎》等。
小冯村古音乐会会长非遗市级传承人郭井富说:“我们小冯村古音乐会历史比较悠久,从传承到现在有史可查有600多年了。在明朝中期1368年,我们(古音乐会)起始追溯到这个时候,我们这些老乐器证明了我们村(古音乐会)也有辉煌的时候、也有衰败的时候,可是我们不折不挠地把这些老乐器、把我们村音乐会的老谱子、老乐器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了,这些老乐器、老谱子和我们这帮人聚到一起,把音乐吹奏下来、演奏下来,对研究古乐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回顾小冯村古乐的历史传承,可谓历经风雨,音乐会自1997年冬重新恢复,频繁活跃在固安城乡,先后被中央省市等媒体做专题报道。2001年10月参加河北省举办的吹歌大赛,荣获河北省文化厅授予的“优秀班队”称号。2005年5月16日参加廊坊国际商贸会文化活动周的演出,荣获优秀演出奖。2006年,小冯村音乐会被河北省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1月,成功举办了首届小冯村古典音乐节。2008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如今全体学员经常在劳动之余有组织、有纪律排练,多次得到县乡有关部门的肯定。作为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小冯村音乐会以特有的方式在民间传承延续,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为民俗学、民族音乐学及音乐史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材料。
小冯村古音乐会会长非遗市级传承人郭井富说:“我们村音乐会属于口传心授,在这600多年当中,辈辈相传、口传心授,都是工尺谱。现在这种(演奏)谱子是我们临时学习写的简单的谱子。还有一个老谱子,是正规的老谱子。(音乐会)怎么才能传承到现在,都是老人们、老会员们,你拿点儿这个,他拿点儿那个,吃的也好、用的也好,都捐点儿。到现在我们音乐会一直保留着这种精神,不索取任何(条件),比如出会(演奏)不讲条件、不索取什么。直到现在完整地保留下来小冯村音乐会、乐器和乐谱。”(记者:万 倩 肖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