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参与主持设计三峡大坝的人走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守仁,因病于7月24日在武汉逝世。从此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坝区,少了一个独自匆匆、整日忙碌的身影。
郑守仁是三峡工程的工程设计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自1993年受命主持三峡工程的工程设计,郑守仁在这里一待就是二十多年,随着三峡工程各项工作陆续结束,一批批建设者离开了,往昔热闹忙碌的办公大楼空空荡荡只剩下几个人,郑守仁却不曾离开。
自1963年投身祖国水利事业以来,他先后负责乌江渡、葛洲坝导截流设计、隔河岩等现场全过程设计,主持“国之重器”——三峡工程设计总成及现场勘测、设计、科研工作。57年如一日扎根水利工地,及时解决许多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难题,与工地的同事和工人同吃同住,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工地院士”。为推进长江水利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50多年的设计工作中,他刻苦创新、攻坚克难,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带领设计团队勇攀世界大坝建设高峰;在葛洲坝导流围堰和大江截流设计中,提出“钢筋石笼”龙口护底方案,大大减少进占抛投料的流失,实现首次腰斩长江;在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严把工程质量,为工程提前一年发电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全面负责三峡工程设计以来,于1994、1997、2002年三次成功解决截流长江世界难题。成功解决超大水深和软淤沙、龙口合龙单宽能量世界第一等重大难题,为国家节省了巨额投资,提前了工程工期,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峡工程号称“全球一号水电工程”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之最”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科技博物馆”世界级难题“题库”要描绘这一巨型工程的设计蓝图,往往要挑战技术极限。据统计,郑守仁主持召开三峡工程现场设计讨论会2500多次,形成会议纪要6800多万字,撰写的现场设计工作简报500多期400多万字,为确保三峡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凭借在坝工领域的杰出成就,郑守仁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等17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却将各种奖金、稿费等80多万元都捐献于公益事业
但少有人知道“三峡坝区十四小区4316号”是郑守仁夫妇在三峡坝区的家,他们一住就是26年。两个小房间分别只有十几平方米,卧室里摆下一张床后空间就所剩无几
他曾说“作为一名水利人,能参与三峡工程是最大的幸福。只要三峡工程需要我一天,我就在这里坚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