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态牌 文安构筑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屏障)
文安,西靠白洋淀,东邻子牙河,北界大清河,南连清南高上地区,大自然孕育的古老文安洼,三面环水、一面高上,形成了封闭洼淀。
赵王新河 王晖摄
文安洼是河北省八大洼淀之一,为海河流域淹没面积最广、滞洪容积最大的蓄滞洪区,承担着上游5100平方公里的沥水蓄滞任务,保护着北京、天津、雄安新区、京九铁路、京沪铁路、华北油田的防洪安全,在大清河水系乃至海河流域防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文安县委、县政府着眼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立足县域水系实际,统筹推进防汛抗旱、地下水超采治理、江水消纳、河渠清“四乱”等方面工作,特别是2020年以来,坚持疫情防控与水利工作两不误,细化任务目标,落实责任分工,统筹推进水利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构筑起拱卫首都、拱卫雄安的防洪及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补齐短板 筑牢防洪安全线
文安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沟渠纵横,有大清河、东淀大清河、赵王河、赵王新渠、赵王新河5条主要河渠,境内全长112公里;有小白河、任河大、任文干等26条骨干渠道,总长287公里;有西码头、左各庄、西滩、三官村4座排水泵站,总排水能力173.95立方米/秒;有西码头、曲店2座蓄水闸,总蓄水能力可达1.07亿立方米。
文安县水景公园 郑佳庆摄
文安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近年来,全县先后实施了千里堤口上引水涵洞重建工程、毕家坊险工加固工程、中段灌浆加固工程、下段复堤工程、左各庄段复堤及堤顶路面工程、新防洪圈工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等重点水利工程,着力补齐防汛短板,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其中,保护面积79.5平方公里的新防洪圈,已成为承接高端产业、承载文安发展的重要区域;西滩泵站排水能力为86.25立方米/秒,为华北单站、单机容量最大。这些工程在防汛抢险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大汛不死人、小汛少伤财、沥涝不减产,确保群众安全生产生活”。2018年后,水务部门更侧重于水旱灾害防御,始终绷紧安全度汛这根弦,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做最充分的准备,完善日常水旱灾害防御与应急抢险救援的衔接机制和工作规则,厘清职责、明确责任,加强水务与应急等部门协作配合。
今年7月3日,我县举行了包含排体堵漏、防洪子堤、开车排水、水上救生、转移安置等科目的2020年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全面检验了全县防汛抢险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水源涵养 浅层地下水改善位居全市第一
文安资源型缺水,自1997年持续干旱以来,全县地下水开采量不断攀升,超采严重。2017年以来,我县充分利用引黄、引淀时机已累计蓄水3.2亿立方米,特别是今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累计5次引蓄白洋淀水6250万立方米,有效地改善了文安水生态环境质量。
工作人员在西码头扬水站记录水尺测量的水位 李晓果摄
同时,以“开源节流”为抓手,大力实施地下水综合治理,全县地下水超采状态得到极大改善,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9万亩,实施季节性休耕11.8万亩;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0%,累计关停自备井42眼,深层地下水开采量降至3550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埋深3.3米,深层地下水埋深62.29米,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3490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改善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深层地下水改善位居全市第四、全省第二十。
地下水超采和保护得到有效改善。为打造雄安新区周边水源涵养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饮水安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文安供水水源处于地质性氟超标区域,383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自2017年5月城区饮用长江水以来,我县累计消纳江水1500万立方米,彻底解决了城区供水安全问题。今年已完成江水消纳395万立方米,占全年任务87.3%。特别是通过城区管网改造和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2项工程,积极打造“互联网+”智慧供水模式,逐步完善了“手机端”服务功能,足不出户即可缴纳水费,实现用水服务新突破。同时,大力实施全域农村生活用水置换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水源置换,加快完成供水管网和江水利用全覆盖,实现江水利用最大化。
“死水”变“活水” 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
初伏时节,来到西码头蓄水闸附近,老远就看见一条宽广清澈的大河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缓缓流淌。这里是以西码头闸为核心的京南生态休闲度假区。
环城水系 王晖摄
近年来,文安依托自然风光,做好水文章,通过建设闸涵、利用泵站将全县各河渠疏导联通,着力打造以老防洪圈为核心的景观水系循环区、以安里屯湿地为核心的东部湿地恢复区、以西码头闸为核心的京南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小白河为核心的西部水源涵养区、以三官村扬水站为核心的水文化展示区等五大循环水系,将“死水”变“活水”,进一步提高河渠的生态修复能力。
以河渠环境综合整治和“清四乱”行动为抓手,累计清淤疏浚河道352公里,同时,按照《河北省大运河通水通航实施意见》,到2023年完成赵王新河、大清河主槽扩挖、堤防加固、闸涵改扩建等防洪治理工程,满足河道通水通航条件。
以河长制为载体,强化靶向治理,大力加强河渠管护,维护河渠健康。落实各级河长364名,选聘巡河员217名,并充分利用“人防+无人机巡防”“河长云APP”定期监督巡查,实现了河渠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水是文安生态底板,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是助力全省打赢污染防治的硬仗,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下一步,文安县将继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六大行动”。2020年力争创建15家节水型机关、1所节水型学校和4家节水型小区。同时,启动文安镇、经济开发区、新桥环保科技产业园3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争创省市级节水型社会试点。计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季节性休耕3万亩,建设农业灌溉水量检测站点49处、非农在线计量监控点27处,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努力完成引江水消纳任务,实施农村引江水置换工程。继续开展“清四乱”行动,开展河渠综合治理,到2023年完成赵王新河、大清河主槽扩挖、堤防加固、闸涵改扩建等防洪治理工程,满足河道通水通航条件。到2025年,对跨河桥梁进行升级改造,具备旅游通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