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来了!”7月9日18时40分,离直播还有10分钟,静候的观众席响起一片掌声。杨洪涛挥手走上台前,和点评嘉宾握手后,又向台上拱手致意。接下来的75分钟里,这位刚上任半年的山东省德州市市长直面了一场并不轻松的“考试”:五段记者暗访短片“活生生”曝光了德州营商环境的种种问题,直面短片,这位市长不时面色凝重,两次举起话筒直言“非常震惊”,更是坦陈“要做检讨”。
从6月4日起,每周一期,山东十六市市长将依次在《问政山东》这档节目上接受电视问政,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实录实拍、“硬核”问题、直击要害……山东各级官员一一亮相,引发高收视率与高关注度。对市长们而言,这是一次真正的“赶考”。人民政府要对人民负责,人民是阅卷人,人民也是监督者,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借助电视镜头,政府工作成色几何,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些年,电视问政确实“挺过瘾”:各级一把手直面问题,“脸红”与“冒汗”成了常态,民众也能伸冤诉苦,不少拖延已久的顽疾,基本能在问政现场拍板解决。电视问政作为舆论监督的方式之一,“问政”不等于“问责”,作为一项有益的尝试,“电视问政”问出了百姓的心声和期盼,问出了社会的热点和关切,也问出了有关部门工作的差距和问题。这种问政方式既是对部门的批评和监督,更是对工作的推动和促进。
电视问政就要敢于动真格。其实,电视问政的目的不在“揭短”,而是打开群众反映问题的一扇“新窗口”,再通过高收视率、社会热议的“眼球效应”,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在电视问政节目中,就是要正认识、摆问题、改不足,要敢于抛开面子,揭短亮丑,不要评功摆好,相互放礼炮,做到真正红红脸,出出汗,这样才能真正问出实效。(符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