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衡水湖畔有这样一片龙兴之地……)

在冀州区城东1.5公里处,老盐河故道的西侧,坐落着一个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村庄——岳良村。清清的盐河水滋润着这块富饶的土地,曾经孕育了冀州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显赫的家族——冯氏家族。从东晋到唐朝500多年的时间里,冯氏家族出现了“两帝”“三后”“五相”,连同其他史书有名姓记载的王公大臣伯侯100余人,其中,仅五品官职以上的就有30多人。
“两帝”——冯跋、冯弘

冯跋(?~430年),字文起,南北朝时期十六国之一北燕王国的创立者,衡水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冯跋的祖父冯和,为躲避两晋末年的“八王之乱”,迁居今山西上党。两晋灭亡后,中国北方进入一个凭武力争雄的时代,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逐鹿中原,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冯跋的父亲冯安“雄武有器量”,曾是西燕的一名将军,后来西燕国内讧,后燕取代了西燕,冯安投奔后燕,并携全家迁往后燕国都和龙(今辽宁朝阳)。
冯跋是冯安的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分别是冯素弗、冯丕和冯弘。史书记载,冯跋“幼而懿重少言,宽仁有大度”,性情豪放,为人行侠仗义,能“饮酒一石而不乱”。
后燕国君慕容熙即位后,提拔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中卫将军。因过去对冯素弗的一个积怨,慕容熙密谋杀掉他,正巧这时冯跋又触犯了慕容熙的禁令。冯跋担心殃及家人,就带领着兄弟们逃进了深山。慕容熙因荒淫无度、横征暴敛激起民怨。冯跋认为这时一个除掉慕容熙的好机会。于是他召集兄弟冯素弗、堂弟冯万泥等22人,藏匿于北部司马孙护家。趁慕容熙为符皇后送葬之际,趁机举事发动政变,杀掉慕容熙,并拥立其义子高云为帝。公元409年,高云在叛乱中被杀,冯跋平息叛乱后,被众将推举为王,改年号“太平”,国号仍为“燕”,史称北燕国。
冯跋在位期间,一直沿用后燕的制度,但汲取了后燕败亡的教训,对内平定内乱,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对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2年。
公元430年,冯跋病故。冯跋死后,冯弘杀死冯跋的儿子冯翼,自立为北燕国君,年号“太兴”。在位仅6年,即被北魏所灭。冯弘东奔高丽(今朝鲜北部),两年后被高丽王杀死。
“一太后”——冯太后

在冯氏家族中,最著名的当属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即冯太后,也称文明太后。冯太后是北燕王冯弘的孙女。父亲冯朗获罪被杀后,她被送进宫做了一名普通宫女。幸运的是,在宫中她受到姑母拓跋焘的左昭仪的细心照顾,并推荐她到太子拓跋睿身边。拓跋睿喜欢汉文化,冯太后自幼聪明好学,在姑母的教育下,不仅精通文字,而且见识日广,因此受到拓跋睿的喜爱。
在冯太后进宫后的四五年时间内,北魏朝廷经历了三场重大的宫廷政变。首先是雄才大略、一生南征北讨统一北方的太武帝拓跋焘被侍臣宗爱谋杀,接着宗爱与自己拥立的南安王拓跋余为争权夺利产生矛盾,再次下毒手谋杀了新君。最后朝中以陆丽为首的一批正直的大臣诛杀了宗爱,拥立拓跋睿为帝,是为北魏文成帝。
拓跋睿继位不久,便封她为贵人。两年后,冯太后晋升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年仅26岁的文成帝英年早逝。文成帝死后,他十二岁的儿子拓跋弘(非冯太后所生)继位,是为献文帝。冯太后被尊为皇太后。皇帝年幼,朝中大权被太原王、车骑将军乙浑篡夺。一年后,乙浑欲壑难填,野心勃勃地想发动叛乱、弑主自立。冯太后觉察到了他的阴谋,果断下令杀了乙浑。

公元466—467年是冯太后第一次听政,但不久皇孙拓跋宏降生了,她转而精心抚养孙儿,于是还政于献文帝。献文帝亲政时间不长,就和冯太后产生了矛盾。原来他排挤了朝中一些冯太后重用的大臣,安排了一些对冯太后不满的人。面对这种状况,冯太后隐而未发。献文帝借相州刺史李欣告发尚书李敷之机,诛杀了李敷,还一并把他的弟弟李奕杀了。李奕才华横溢,颇受冯太后喜欢。从此,冯太后与献文帝矛盾激化。她认为献文帝没有帝王所具有的气度和治国才能,不能担当国家大任,便动员了许多大臣迫使献文帝让位于儿子拓跋宏,是为孝文帝。471年8月献文帝被迫退位,当上了太上皇。但当了太上皇后的献文帝并没有完全放弃权力,对一些政事仍然发号施令,处处掣肘。迫使冯太后再出狠招,于476年6月把他囚禁,不久献文帝死去了。
公元477—490年冯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第二次临朝听政,为恢复生产,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她重用了一大批有才学的汉人,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太后改制”或“孝文帝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包括全面实行汉化政策、兴办太学、实行“俸禄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三长制”等,这些积极的措施为北魏经济恢复、国力增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中,“均田制”和“租建调制”被长期沿用,成为许多封建王朝实现由乱到治首选的经济制度。
冯太后两朝称制,威慑天下,废后立帝,号令群臣,推行汉化政策,维新易度,改革朝政。使鲜卑部落联盟建立的北魏,跨越一个历史时期,从游牧狩猎过渡到农耕文明,从奴隶制实现封建化。她实行的均田制,开创了我国耕者有其田,人尽其力,地尽其宜的先河;她推行的汉化政策,促使我国北方各民族大融合,彻底解除了十六国之乱的危机,为隋唐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年仅49岁,谥“文明太皇太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