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络文明丨你真的会用公筷公勺吗?)
什么是公勺公筷?
为什么使用公勺公筷?
在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取菜,用自己的筷(勺)把菜送入嘴里,是避免疾病传播的好习惯,是防范“病从口入”的一项有效措施,既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筷子是多种疾病的“引路人”
筷子在给别人夹菜的同时,亦把唾液、病菌随着筷子带入菜中,成为疾病的直接“引路人”。
除了新冠肺炎,以下几种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也可能在一顿饭中,因混用筷子等餐具传播。
甲肝、戊肝
甲肝和戊肝主要为粪口传播,且病毒易在空气中散播,如果长期和这两类肝病的患者共用杯子、碗筷,病毒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6岁以下孩子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毒交叉感染。在家里和幼儿园应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专碗专筷专用,预防儿童间相互传染。
胃病甚至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病的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餐桌举止非小事
一筷一勺见文明
CCTV公益广告《筷筷有爱》
公益宣传短视频《一勺一筷》
文明在进步,习惯成自然。当每个人都能自觉成为餐桌文明的践行者,“公筷”也会成为一种新文化风尚。一双公筷,健康常在,让我们行动起来,推动舌尖健康新“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