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上午,保定市教育局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通过视频会议,隆重举行保定市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战略合作协议线上签约仪式和清华附中创新教育合作单位、清华附中名校长工作室、清华附中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伟坤、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北京凯文学校荣誉校长周兆玉、慕华教育副总裁陈伟、沐华清诚(北京)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宏生、保定市教育局局长徐志清出席签约授牌仪式。保定一中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的设立,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新高考改革和强基计划推出的前提下,由保定一中和清华附中强强联手,共同协作,既考虑到河北高考的实际情况,又共享了全新的智库资源;既保留了一中的传统特色和办学优势,又实现了在相互融合与借鉴中的突破和发展;既注重传统课程的夯实与培养,又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学科特长和个性成长进行量身定做、量体裁衣!今天的第四季,带你了解保定一中“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
保定一中“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解读
新时代,新教育,新高考,新未来。2020年,在推动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实践中,在新高考的新政策、新命题、新课程的推动下,在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支持下,保定一中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强强联手,创办“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探索为清华北大等双一流大学培养更多优秀高中生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创办背景
保定一中创办“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一是基于国家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重要时期,加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或者对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进行适当集中的探索性培养,是国家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选择。二是基于国家强基计划的背景。2020年国家强基计划首次在人才选拔的政策设计中明确提出重点在基础学科安排招生专业,真正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领域人才需求,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方向和目标。三是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通过借力优质教育资源,打破地域界限,提升基础教育品质,促进保定一中依托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平台强势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为保定人民打造一所新时代优质高中。
二、培养目标
保定一中“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将自身优势和清华附中优质资源相结合,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专门培养,形成高中和大学相衔接的优秀人才选拔培养制度,努力培养一批拥有“服务的精神、实用的知识、健康的身体、审美的素养、生活的技能”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拔尖人才。
三、招生计划
保定一中“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在保定市区初三毕业生中提前批招收公助生200人(不限片内、片外),本着“立足高考、对准强基、创新培养”原则,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和学科特长组建6个班,小班教学,每班30人左右。
四、课程设置
保定一中“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依据优秀学生学习特征,重组课程体系,通过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业规划课程和实验室课程等五大类课程有效整合,注重强基计划学科建设,重点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基础型课程:
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对“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的基础性课程进行梳理、重组和整合,设计开发与模块相对应的创新型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基础的掌握,深化对学科特点和规律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提高参与各类考试的竞争力,尤其在面对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选拔时更胜一筹。
2.研究型课程:
为具有创新潜质、兴趣特长的学生搭建成长平台,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研究领域选择“双导师”,参与研究性学习。从高一起就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工程学或社会科学等领域选择一至两个兴趣特长课题,以项目形式与“导师”沟通、学习、探讨、研究。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科技创新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竞赛活动。
3.综合实践课程:
立足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科学考察、名校体验、参与社团和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邀请知名专家或学者举办高端讲座,按照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提供具有科技含量、学术水准和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课程,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科素养。
4.生涯规划课程:
指导学生更多认识自己兴趣爱好的方法,帮助其准确认识个人发展要素(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认知将来希望学习的专业或从事的职业,对学生在学业、理想和职业等方面进行生涯规划和科学指导,使其学业水平在各类考试中得到充分发挥,走进理想大学,学习喜欢专业,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实验室”课程:
为更好衔接和贯通清华、北大等国家一流大学对创新人才选拔的需求,保定一中依托清华附中物理信息化工程高研实验室、环境与自然资源遥感高研实验室,由清华附中派遣高水平专业教师开设“实验室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多个方向,逐步形成有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实验室课程体系。
五、师资配置
保定一中“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师资由清华附中选派优秀教师与保定一中业务能力强、拥有学科特长、具备丰富竞赛辅导经验、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组成卓越团队。清华附中在保定一中设立“名校长名师工作室”,直接介入“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班级建设和课堂教学,按计划进行学科指导和教学支持。双方合作深度融合,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六、培养模式
保定一中本着“立足高考、对准强基、创新培养”的原则,充分发挥清华附中先进教育理念和优势教学资源,切实保障“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的教学效果和人才质量。
1. 实行“双导师制”“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实施双导师制。其一,学校将聘请清华附中优秀教师,组成第一导师团队;其二,“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的任课教师和学科辅导教师组成第二导师团队。双导师团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提高全员、全程、全面育人效果,切实保障高素养、高能力、高分数的创新拔尖人才质量。
2.实行“双走班制”“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对国家基础课程实行班级固定化,对于强基计划内的研究型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生涯规划课程以及特色课程,实行两种走班形式。一是选修课程实行走班制。学生可结合个人兴趣与发展规划自主选择校本选修课程菜单,定制个人选修课程表。二是学科课程实行走班制。国家课程学习分A、B两个层面,A层面班级侧重强基计划,B层面班级侧重创新培养。学生结合发展需要可以自主选择A或B学科班进行学习。
3.现代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拥有高效的领导和管理团队,具备高效的现代教育教学系统,创新实行学生学习系统七环节(预学、探学、深学、练学、概学、测学、思学)和教师教学系统七步骤(导学、精讲、群议、练习、总结、测评、辅导),着力提升学习能力,形成高效课堂模式。评价机制多元,辅导兼顾各端,鼓励参加校园各类社团和学术沙龙活动,提供实验课、探究课、专题课、专家讲座等平台,定期组织赴清华附中研学游学活动,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个性潜能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4. 严格严谨严密的全封闭管理制度近年来,保定一中持续加大管理力度,推行电子学生证,加大门禁管理力度,覆盖电子监控系统,禁止学生使用手机,“1+3”创新实验班实行全封闭严格管理。“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将继续实行全封闭管理,要求全员住宿,执行严格管理制度,时间管理到分钟,从起床时间、就餐速度、集体宣誓、早读激情、上课内容、课间要求、跑操精神、午休质量、强基课程、社团活动、辅导安排、训练节奏、考试计划、自习状态及就寝纪律等每个节点都严格做到精细化无缝隙管理。推行小班教学,更好关注每一个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天候在岗,用优质课程引领学生成才,用严格纪律促进学生成长,用严谨教学提升学生成绩,用严密管理帮助学生成功,全力培养一批优秀的未来拔尖创新人才。
走进新时代,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保定一中将以更加科学的育人模式,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全力打造一中新风景、新成绩、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