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衡水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衡水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开亮在衡水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6月19日,衡水顺利通过了省级初审,正式具备申报国家节水型城市资格。全市深入开展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完善全面规范的制度、水资源监管、价格运行、水环境保护、水再生利用、用水主体节水以及节水教育引导七大体系,冲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当天,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就衡水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进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主持发布会。

梁开亮介绍,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意义重大。全面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是解决衡水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绿色发展的有效举措,是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地区水安全的重要依托。目前,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8立方米,仅为河北省人均水平的48%,全国人均水平的6. 6%,水资源匮乏是衡水的基本水情。多年来,随着衡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需求日渐提升,供需矛盾更加明显。衡水在积极科学开源的同时,坚持把节流放在优先位置,坚持“节水优先”,大力实施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创建,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用水结构,促进节水技术进步,实现用水需求的合理增长。

他说,衡水严格取用水源头管理,对重点单位实行用水监控,年取水5万立方米以上的非农重点用水单位全部实现在线监测。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建成市计划用水平台系统。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审查和验收21个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强力关停自备井,实行电子标识认证,近年来市区累计关停自备井361眼,公共供水管网范围内实现应关尽关。衡水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扎实开展水资源税改革,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促进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完善公共供水用水政策,居民生活实行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对特种行业实行更严格的水价政策,征费标准高达42.40元/立方米(其中含资源税自来水价40.4元、污水处理费2元)。
衡水推进主城区水系生态修复,2017年实施主城区水系生态修复项目以来,班曹店排干、胡堂排干、迎宾河河道清淤等水利工程全部完工,黑臭水体全部清零。在大庆路、人民路、园博园等重点区域,铺设全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增加雨水存蓄和利用量,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衡水突出城市中水替代功能,建成区内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4.5万吨,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建成10座单体中水利用设施。2019 年城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755.07万吨,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2.18%,远远超过国家考核标准12.18个百分点。衡水强调科技推动,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在电力、化工、食品酿造等高耗水行业实施升级改造,加强水循环利用和污水处理回用。大力开展水平衡测试,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仅2019年,就组织安排了22家用水主体集中进行了水平衡测试。

2019年3月22日,市节水办主任刘长江同志在“节水宣传进校园”现场为学生粘贴节水胸牌

2019年3月22日,市水利局王建明局长在休闲广场开展“世界水日”集中宣传活动

2019年10月11日,市水利局梁开亮副局长到企业指导节水工作
此外,衡水市水利局做好宣传发动与典型培树,抓住节水宣传要点,充分利用“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日常宣传,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开展节水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举办中小学节水漫画展评、主题演讲比赛,引导群众节约用水。2018年以来,102家企业、单位和居民小区被评为市级节水型载体,34 家企业、单位和居民小区被评为省级节水型载体。在节水创优活动中,对109家节水先进单位、10名节水先进个人按规定发放奖励资金,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创节水先进的良好态势。

2019年11月8日,市水利局梁开亮副局长陪同水利部领导在我市视察中水利用工作
梁开亮表示,下一步,衡水将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续高度重视、严肃对待、全力以赴,以国创冲刺为契机,按照省级初审时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进一步补强薄弱环节,整改不足之处,提升创建水平,认真负责地把各项创城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和问题,力争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年内创建成功。继续为节水工作增砖添瓦,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王梦雨、肖思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