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随着气温升高,一些婴幼儿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期,特别是手足口病,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少小宝宝被传染。日前栏目记者来到县中医院,就手足口病的相关常识进行了采访。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所致的儿童期急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此病以手足口腔疱疹或溃疡为特征性表现,绝大部分在发病5到7天后自行缓解,少部分患儿发展为重症,通常在发病后1到4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病例进展迅速,如不及早诊断和救治则病死率超过80%。
手足口疫苗主要是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多达二十多种,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最重,重症手足口病绝大部分都是由这一类型病毒引起的,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脑膜炎、爆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后果,因此接种手足口疫苗非常有必要,及时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明显降低重症手足口病例发生。
如果小宝宝不幸感染了手足口病,那家长们就要提起注意了,除了常规的治疗,家庭护理也十分重要。医生对手足口病患儿日常护理提出了注意事项: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婴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
2. 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来说,由于口腔内出现疱疹或溃疡,日常饮食会给患儿和家长带来困扰,针对病程,医生建议家长:
病初孩子嘴疼、畏食。饮食要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可以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烧退后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比如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恢复期饮食要少食多餐,增加营养。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
患病期间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手足口病现在对于家长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常见疾病了,特别是春夏换季之时较为高发,家长要保持好日常卫生,给孩子勤洗手勤消毒,最主要的还是尽量去接种手足口疫苗,给我们的宝宝多一层防护,保一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