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科普服务平台、平衡营养自助检测平台、科普e站、科普电子地图……近年来,市科协充分利用高校及企业人才和技术优势,不断开发智能科普产品,搭建起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智慧科普服务网络,积极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科普网络:多终端 全覆盖
在云科普平台加入基于SNS的“青少年科普社交平台”和“青少年应急安全三维模拟演练科普平台”后,市科协面向社区和科普基地开发了户外大屏端,开通了“秦皇岛科普”微信公众号,成功搭建起户外大屏端、室内触控端、个人PC端、手机移动端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的科普网络化服务体系。“秦皇岛科普”微信公众号下设3个大栏目、13个子栏目,内容丰富,贴近群众需求,坚持每周定期更新,年均累计推送各类科普信息240条。2020年,“秦皇岛科普”微信公众号被评选为“秦皇岛政务新媒体十佳”。
科普服务:立足需求 精准服务
市科协大力推进“科普e站”建设,为109家社区、学校和乡村安装云科普触摸屏,推动“科普中国”资料落地应用。
联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研发了平衡营养自助检测平台、虚拟穿衣展示平台等4类智能科普产品,为全市16个公共场所配发20台(套)。
为服务脱贫攻坚,市科协联合易云互动网络科技公司开发了农村科普高清智能机顶盒,免费为373个村配发,利用宽带网络传输农业技术知识。
积极探索科普小镇建设,在青龙大森店村和“七彩青龙”农业园区建成“科普益智屋”2座。开发建设大学生科普众创平台,在4所高校设置终端,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智慧科普:整合资源 多元化服务
市科协联合秦皇岛广电网络,利用广播电视机顶盒开设专栏、开拓“科普e家”平台,让科普走入终端家庭。
建设“网上VR科普基地”,利用VR技术手段对20家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摄制并在网上展示,实现在线虚拟漫游和互动体验。
选择147家特色科普场馆,开发制作成集电脑端、手机APP、微信公众号3个版本的“科普电子地图”,并在线上进行发布。地图同时配上了各场馆的主要展览介绍、到达路线、门票价格等信息,方便市民出行查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