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沧州炼化炼油三部副经理刘如振正是一个把奋斗作为青春主旋律的小伙子。学设备、懂设备、爱设备,让冷冰冰的设备带着“激情”运转,是他参加工作8年来一直坚守的初心。
严谨细致,摸索调节关键设备
2019年初,沧州炼化新建重整装置进入开工倒计时,刘如振作为主管设备的副组长参与开工组织协调工作。
“组织好开工、扫除影响开工的设备问题是我的责任。” 开工前的那个春节,刘如振和同事们在装置现场度过。他带领人员塔上塔下马不停蹄,针对设备安装缺陷和问题逐一整改。
“反应器内约翰逊网对温度变化敏感、安装精度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催化剂短路,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刘如振格外“关照”这些关键设备,7台反应器逐个钻到里面耐心细致地检查,共查出问题30多项。
三台再接触增压机K202是利旧的兄弟企业的设备,在原单位已经服役近20年了,它们可没少给刘如振“出难题”。在开工准备的最后阶段,这几台机组的排气温度超标报警,吸排气阀也频繁故障。“也许现在的工艺环境和原机组的设计要求不太匹配了。”刘如振决定从调整操作入手,重新摸索机组最佳运行工况。
“将外送氢气负荷向K203转移,改善K202的工艺环境。”“入口压力提至0.98兆帕,K203的入口压力降到1.94兆帕” ……一次次地摸索和调整,刘如振带领大家找出最佳运行工况,吸排气阀的故障率也得到明显下降。
“管设备要管设备的运行环境。”设备完整性体系中的管理思维给了刘如振更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降低装置能耗,确保装置高效运行
新建重整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后,刘如振调入炼油二部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他依然延续着精细严谨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优化装置运行。
初期,三合一炉热效率只有91.6%,没能达到新建加热炉热效率设计要求。“现场应该还是有很多漏点。”刘如振做出初步判断并带领班组开始排查。一周的时间,他们查出燃烧器火嘴和长明灯接口等20多处漏点。针对这些漏点,他组织班组人员通过封堵、更换锁母垫片等措施逐一解决,加热炉氧含量明显改善,三合一炉热效率也有所提高。
“热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刘如振又瞄准了影响热效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排烟温度。经过现场查看和分析,他认为加热炉预热器器壁温度设计值不合理,进而影响了排烟操作。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一般控制预热器冷端金属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15摄氏度。与此同时,他还请教了设备工程部专家,提出了降低操作温度的想法。经与设计单位沟通,他把预热器器壁操作温度从108摄氏度降至80摄氏度。
没有调整前,排烟温度高达135摄氏度以上,调整操作温度后,排烟温度降至110摄氏度以下,每小时节约瓦斯400标方,相当于节省了一台小炉子的瓦斯用量。刘如振打破设计意图,重新参照规则,新重整装置加热炉热效率升至93.8%,一度跃居全厂第一。
降低故障率,为攻坚创效打基础
2020年4月,刘如振从11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竞聘为炼油三部副经理。
攻坚创效,设备平稳运行是基础。他把降低设备故障率作为百日攻坚创效行动的切入点。目标刚一提出,4号焦炭塔进料隔断阀发生卡涩故障,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
阀门故障,降量生产,损失效益,尽快查明原因、消除故障是当务之急。他对比分析进料隔断阀的运行环境,发现阀门在蒸汽环境下能够顺利开关,但介质变为油气时,开关变得困难起来。“很可能是球面有伤,卡上了焦粉。”刘如振做出判断,并组织制定方案,将限流孔板孔径扩大2毫米,增大阀门注气量,设法把卡涩的焦粉吹走,尽量保持密封面的清洁。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他完善操作规范,要求当班班长在开阀时盯紧现场,记录数据、倾听异响。通过现场观察阀门开关情况,跟踪统计阀门开关时间、分析力矩变化,判断阀门的故障倾向,进而做到预防性维修。
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他组织力量对运行部的机泵进行排查摸底,并根据生产专业的运行需求制定实施叶轮切削计划,解决机泵“大马拉小车”问题,有效降低装置用电消耗。他完善了炼油三部设备专业考核办法,有效激励了班组人员的在设备操作维护方面能动性。通过一次次故障处理和技术分析,刘如振为强化设备管理,降低装置故障率积累并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和技术经验。
“不管在哪个岗位,只要把自己该干的事情全力干好,就一定会为企业创造价值。” 今年,刘如振获得“沧州炼化十大优秀员工”称号,面对荣誉他说出了心中的感受。
从专业角度看,刘如振的履历像一条直线简洁而单纯,设备管理贯穿其中。刘如振就是在这“一条线”上努力拼搏,青春也如同他所管理的装置设备一样实现着优质高效的运转。(张元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