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县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8年高标准脱贫摘帽后,按照“四个不摘”总遵循,继续保持扶贫脱贫攻坚态势,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尤其是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履职尽责,担当创新,取得扎实成效。4月30日,衡水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故城县位列第一名。5月8日,山东省考察团到故城县学习考察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5月13日,住建部选定故城县为全国4个试点县之一,先行先试,开展逐户核验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试点工作。故城县在省住建厅和市住建局的指导下,探索实行“123456”工作法,圆满完成45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逐户核验试点工作。
“1”,就是“聚焦一个目标”,即“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
“2”,就是“把握两个原则”,即,“一个问题不能有原则、一个错误不能出原则”。
“3”,就是“用好三种途径”,即通过“鉴定安全、改造安全、保障安全”三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方式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均视为实现了住房安全。
“4”,就是“把握四个节点”,按照住建部7日内完成核验试点工作要求,我县统一部署,分4个重要节点,压茬推进。一是5月14日-5月15日:完成方案制定,组织召开动员会;二是5月15日-5月16日:开展操作培训,压实分级培训的责任,县扶贫办、住建局完成全县统一培训后,乡镇由党委负总责,按要求明确各村核验人到具体人,使核验人能熟练操作,扎实有序推进落实;三是5月16日—5月19日:各村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核验并上传现有住房情况正面全景照片等相关信息。分级负责,层层把关,户户复核,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四是5月20日—5月21日:信息录入核验人对录入情况进行“回头看”,完善提升,确保工作质量。
“5”,就是“压实五方责任”,即“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责任、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指导责任、各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工作落实责任、四种督查机制的跟踪问效责任。一是压实领导责任,坚持政治站位,把核验工作当成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当成一次成效检验,当成一次工作推动落实,严细做好,务求实效。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安排部署,核验工作在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有序进行。各分包乡镇的县级领导,对分包乡镇的核验上传工作进行督促指导,确保分包乡镇高质量完成任务。分管扶贫和住建的县级领导,牵头做好这项工作。二是压实主体责任,以乡镇党委政府为主体,统筹镇村干部,做好本辖区核验工作。三是压实监管责任,衡水市住建局成立督导工作组,全程跟踪指导;故城县扶贫办、组织部负责组织第一书记、乡镇干部、村党支部书记认真按要求做细做实工作;故城县住建局成立业务专班,每个乡镇明确一名业务专干,负责业务培训、检验、核对、高质量录入等工作。四是压实落实责任,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和非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为核验人,带领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具体负责核验登记,负责完成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逐户现场核验,并上传相关信息,确保所有建档立卡户信息录入质量。五是压实督导责任。实行“扶贫办+业务部门+组织部+纪委监委”四种督查机制。扶贫办对各乡镇核验工作情况定期通报;住建局进行业务指导督导;县委组织部加强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监督管理;县纪委监委进行全程督导。对核验工作出现问题的村,进行全县通报,追责问责。
“6”,就是“推行六步工作法”,即“动员-培训-初验-初录-复验-核准”。第一步,动员。组织召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试点工作会议,下发《故城县逐户核验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试点工作方案》,全面作出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发动。第二步,培训。对县政府分管领导、各乡镇分管领导、贫困村第一书记、非贫困村支部书记、帮扶责任人,县住建局分包乡镇干部、镇村干部进行核验内容、要求和系统操作使用培训。第三步,初验。核验人到现场初步采集相关信息,通过比对确保信息与乡镇、住建局、扶贫办掌握的信息相一致。第四步,初录。按照住建局出具的房屋鉴定等级和改造户信息等,根据初验结果,先进行模拟录入,熟悉工作路径和流程,初步录入。第五步,复验。核验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APP,按照住建部下发的本村登陆账号和初始密码,登录系统后,登录系统,上传现场核验相关信息。第六步,核准。核准现场核验录入信息,准确无误后,上传现住房正面全景照片并保存,完成核验。
截至5月19日,故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553户住房安全有保障逐户核验工作在全国4个试点县中率先圆满完成,其中属鉴定安全的为3391户;属改造安全的为1104户;属保障安全的为58户,为全国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现场核验工作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故城模式。 (袁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