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秦皇岛讯(马振兴)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坚持“讲政治、勇担当、抓落实、促发展”工作导向,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和上级法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以市法院《关于在司法审判中确保政治法律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十条措施》为引领,进一步增强服务保障大局意识,着力解决党建队建与审判业务脱节,孤立办案、就案办案等问题,力促办案“三效统一”,积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法治在服务发展中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功能。
具体成效:
1柔性司法助推复工复产达产
全市法院充分考虑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调解优先,积极引导当事人协调和解、共担风险、共度难关。截止今年6月15日,诉前、诉中和执行调处和解案件1985件,将矛盾纠纷有效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日前,市法院成功调处14名农民工与秦皇岛信拓劳务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海港区法院执行和解111件涉民生集团劳动争议案,仅用9天就将198万执行款交付申请人;抚宁区法院联通乡镇综合调解组织诉前调解专网,调处144起涉及土地承包的关联纠纷;青龙县法院诉前调解团队调处一起民营企业与某村委会加工承揽合同纠纷,使拖欠七年之久的加工费得以一次清结;北戴河新区法院调解解决多起民营企业之间欠款纠纷,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2善意文明执行
把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坚持综合考量、审慎适用强制执行措施,不轻易中断企业的指挥系统、不轻易阻隔企业资金往来、不扩大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不加剧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对200余家涉案中小微企业采取活封等“放水养鱼”的执行方式。认真落实强制执行比例原则,即价值相当性原则、最小侵害原则、财产变现价值最大化原则、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相结合原则,克服和纠正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保障执行活动公平、合理、适当,执行信访比例同比下降43%。
3司法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
审判执行质效明显提升
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全市法院网上立案3538件、网上开庭668件、网上缴费2842件、网上送达3364件;抚宁区、昌黎县等法院加大速裁力度,用20%的审判力量审理80%的简案,做到简案速审、繁案精审;深入开展“春雨”专项执行行动,以雷霆手段执结案件534件;海港区法院实施网络查控1678件、6245人次,冻结账户26374个,执行到位金额7537.76万元。
4诉讼诚信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组织开展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实施专门指导意见,筛查近三年来民间借贷案件,发现疑似虚假诉讼案件48件,正在查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