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指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我们会给你们支持的。”中央文明办明确要求,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己支持各地大力发展“地摊经济”。这对于保民生、促就业,繁荣城乡市场,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地摊经济”无疑成为近日最热的网络词汇。过去人们对地摊的认识还停留在那些与城管“斗智斗勇”的小商贩身上,而且自然而然的会与“脏乱差”联系在一块,正因为“脏乱差”与文明城市建设相悖,所以地摊经济日渐式微。然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受到影响,就业面对强大的压力。稳就业就是保民生。小小地摊,无疑是低收入者通过劳动取得收入的有效途径。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从政府对地摊管理上的变化,我们能够深深的感受到“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今年两会,亦或是各大政策的出台,“以人民为中心”无疑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一切任务的重点。“地摊经济”背后有着深深的民生情怀。带着这份情怀,城市管理者们应主动迎接挑战,地摊经营者们也要依法经营,只有这样才能让地摊经济更好的发挥作用,更好的稳就业、保民生。
为地摊经济松绑,并不意味着对街边地摊管理上的松懈。允许地摊经济合理化合法化,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意摆地摊、占道经营。发展地摊经济必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只有这样才能让地摊经济发挥更好的民生促进作用。否则街边地摊会乱成一麻,影响市容市貌,更影响城市文明的发展进程。
松绑不松懈,谨防发展地摊经济滋生的环境污染、噪音以及占道等对公共交通带来的不便。良好有序、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也是市民所需。不能因为地摊经济疏于管理,而将过去城市建设的成果付之东流,必须找到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既有效的保护市容环境,又能通过发展地摊经济缓解民生压力。这就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在柔性执法的过程中,通过制度弹性,释放地摊经济活力。同时,在柔与刚中找到平衡,赋予地摊经济新的时代意义。
作者: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