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关注到“饭圈文化”存在的乱象,呼吁理性追星,人大代表宋文新建议国家严厉整顿“饭圈文化”,持续肃清娱乐圈风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偶像崇拜也从来都有,只不过如今更甚,甚至愈演愈烈,成为体系化、群体化、职业化的行为,从个人行为演变为圈子行为,出现“饭圈”乃至怪圈,衍生出了诸多问题。
盲目追星,混乱的“饭圈文化”首先会使人们失去自我,丧失个人意识。许多粉丝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为所喜欢的明星应援打榜,听不得任何人对粉丝的批评,无脑维护,甚至敢和国家政府较劲,奉偶像的行为为行事准则,失去个人判断和自主权。其次,部分追星族目无法纪,然乱社会秩序。线下追星,很多粉丝都缺少界限意识,缺少法律观念,在一些明星出没的机场、酒店聚集,跟车围堵,影响了正常社会秩序,对于其他群众也会造成人身伤害和权益侵害。再次,更有甚者罔顾现实,引发家庭矛盾。饭圈的粉丝们活在偶像光辉下,线上关注其一举一动,做足优势分析;线下接机应援,明确团队合作。把心都放在了偶像身上,与家庭现实割裂,产生疏离感,引发矛盾。当不同的“饭圈”产生斗争,造成的影响更甚。
对于乌烟瘴气的“饭圈文化”,我们必须要像各位委员一样,提起足够的重视。第一,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家长、学校等应引导青少年理智追星,重视对他们的后天性格塑造和抗压能力培养,让青少年感觉到关爱,多和他们沟通交流,鼓励赞美,帮其找到自我。第二,加强对明星和艺人经纪团体及社交平台的监管力度,政府应规范明星行为,使其发挥责任和义务,引导粉丝理智追星,而非放任粉丝胡来,甚至触碰法律底线;同时也要也要加大对媒体牟利行为的控制,净化网络空间环境。第三,加强对扰乱社会秩序行为的惩戒力度,针对违法行为,进行重点追踪处罚。比如,对于追星激闹者实施惩戒,将部分的粉丝列入黑名单,进行限制购票乘机等处罚措施,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细则,对“饭圈行为”进行法律约束。
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价值认同论》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然而偶像崇拜固然能形成榜样的力量,但是必须从心理上把自己和偶像区分开,才能找到现实自我的存在感,而不是被“饭圈”内外的人牵着鼻子走,成为抹黑和诋毁他人的工具。
作者:贾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