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创城 • 常态创建】“出摊儿”先别急 这里有“秘笈”)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保就业成了重要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近日,中央文明办也明确要求,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消息一出,广大网友纷纷点赞,“地摊经济”的回归让城市更有了烟火气。“走,摆摊儿去!”也成为当下最时髦的话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上海、济南、南宁、郑州、南京、成都、合肥、厦门、陕西、辽宁、江西、甘肃、长春、杭州、长沙、石家庄、南宁、青岛、宜昌、黄冈、德阳、攀枝花、广安、南充、资阳、遂宁等多个城市纷纷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不过要注意了,这些地方出摊可不是随便摆,他们出摊并不出格,走!一起来看一看。
图片来源:中新经纬
上海:对外摆时间、摆放范围等实施精细化管理
6月3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上海将在6月6日-6月30日举办首届上海夜生活节。打造具有烟火气、上海味、时尚潮、国际范的夜上海新形象。
此外,近日,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制定印发了《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上海将支持新消费业态发展。推进夜市经济发展,配合属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科学设置夜市,指导夜市落实管理主体、实施商户自治。支持特色小店开展“外摆位”经营,对外摆时间、摆放范围等实施精细化管理。
济南提出发展“小店经济”
6月2日,济南市商务局局长刘艳秋在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济南将合理释放“地摊经济”,并通过提升夜间经济IP品牌、培育夜间经济主题街区、举办夜间经济特色活动、打造夜间经济文化品牌等,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增加就业岗位。
济南还提出发展“小店经济”,优化“小店”准入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引导各类业态延长营业时间;支持餐饮类门店增加夜宵品类和休憩场所,增加消费者逗留时间;适度允许商家制作个性化店招、店牌、美陈和街头艺人演唱,增加城市居民就业机会。
南宁鼓励用小区闲置区域设临时摊区
6月2日,南宁市“美丽南宁 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摊贩等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为保障经济,允许在居住集中区附近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引导自产自销农户、流动摊贩规范经营;鼓励利用小区内外闲置区域,设置临时摊区,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占道早市夜市。《意见》还明确,对企业和经营者因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轻微违反城市管理相关法规的行为,出于审慎包容的考虑,不予处罚。对在允许的区域开展占道经营的经营者以及流动摊贩,原则上不收取摊位费、摊租等费用。
郑州各地布局夜经济集聚示范区
6月2日,郑州下发《关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进一步做好为民造福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每个县(市、区)、开发区要合理布局1到2个“夜品、夜购、夜赏、夜游、夜健”夜经济集聚示范区,举办1-3项夜间经济主题活动。开展县(市、区)、开发区夜经济活动评选,市财政对前三名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奖励。
6月2日晚,郑州健康路夜市。中新经纬 摄
另外,郑州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明确规划布点,落实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闲置土地,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业态、定费用、定管理的原则,设立市集和特色跳蚤市场。
南京新增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
5月1日,南京市城管局发布《做好防疫期间临时外摆摊点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临时外摆的区域应设置明显标志、摆摊摊位须编号,同时公示经营项目、经营时间、安全提示,现场也要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在现有3400个临时摊点基础上,今年南京市城管局在全市新增134处、共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
南京的摊位。 苏州新闻网 图
在现有3400个临时摊点基础上,今年南京市城管局在全市新增134处、共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此次开放设置临时性外摆摊点的区域、规模、时间段,都需要经过各区城管部门审核。
成都谋划更精细的地摊政策2.0版本
3月14日,成都印发《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透露,成都正谋划更加精细精准的政策2.0版本,实现占道经营规范有序、市容环境干净整洁、市民生活方便快捷、城市消费更加活跃、市井气息更加浓厚有机统一。
5月17日,顾客在成都下莲池街一家餐馆外就餐。四川日报记者 何海洋 图
合肥摊点设置分为“禁止区”和“疏导区”
合肥摊点的设置区域分为“禁止区”和“疏导区”。其中,“禁止区”指主要道路、窗口单位、广场、桥梁(含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机关办公区周边、校园出入口100米范围内,以及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准设置摊点地区。除禁止区以外的区域,在不影响市民生活、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划定后向社会公布,并按照标准进行规范设置管理。
陕西提出关于占道经营的“四允许”
5月27日,陕西省下发通知,提出“在不影响人行通道、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城区临街店铺出店经营,允许大型商场适度占道促销,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占道经营”。这是陕西省级层面第一次提出关于占道经营的“四允许”。
同时,西安今年计划设置100处蔬菜早市、100处夜市烧烤集中经营区和100处食品摊贩临时摊群点。
福建福州:步行街改造升级 从随意支摊到精细管理
而在福建福州,户外经营的关键词是“改造升级”。达明路街区被称为“宵夜”一条街,以前,海鲜排档、啤酒烧烤散落在道路两旁,随意支张桌子就是个摊儿,改造升级后的达明路在晚间变成了步行街,68辆餐车、12个美食档口,各地风味应有尽有。入驻这里的商家必须统一管理标准,上岗前还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签订承诺书。一旦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将立即被驱逐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论是给出摊儿“松松绑”,还是让流动商贩真正“流动”起来,都顺应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也都满足了市民的多元化需求。流动的摊贩是流动的风景,是城市的“烟火气”。不过,盘活“地摊经济”并不代表放城市管理不顾,放文明秩序不顾。只要管理服务跟得上,张弛有度,依法引导,小小“地摊”就能给城市添彩,给市民带来方便,给城市增添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