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从餐桌饮食习惯看个人涵养 五大陋习 你占几样?

0
分享至

(原标题:从餐桌饮食习惯看个人涵养 五大陋习,你占几样?)

都说“饭桌上看人品”,良好的餐桌饮食习惯,往往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吃饭时大声说话、刷手机、夹菜挑来选去……这些习惯要丢掉!

 

情景:“今天我请客,大家不要客气,想吃啥就点啥,多点几个菜,一定都得吃饱、吃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营养科冯作静:为了减少和避免浪费,不管是点菜还是自己在家做,都不能没有规划。最好根据进餐人数、地区饮食习惯及饭店菜量多少来确定点几个菜。通常,一桌饭菜主要是由凉菜、热菜、汤三大块组成,热菜数量=成人人数,8人以下凉菜2~4道,8人以上4~6道。具体情况,根据各饭店菜量酌情增减。

在饭菜种类方面,凉菜宜选素食、含淀粉的食物,比如凉拌海带丝、姜汁藕片;热菜的荤素比例1:3,1/3肉食、1/3素菜、1/3素炒肉,食材要多样,以简单烹调为主,比如西芹百合虾仁、家常豆腐、上汤娃娃菜等;汤品最好清淡一点,比如西红柿鸡蛋汤就很不错;主食可以是各种粗粮,比如玉米、红薯等,也可以是有肉有菜的饺子。

陋习二“迷恋野味”

情景:“现在很多食物都是人工弄出来的,不好吃,吃了对健康也不好,还是野生的最好。”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营养科宫雪:“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来源于野生动物。”2月9日湖北省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强调:“野生动物应该待在野外,要尽量少养野生动物,更不能吃野生动物。”

不仅野生动物,国家食药监总局曾提示慎食赤潮地区海鲜野生贝类,不得采购和销售来源不明以及禁止采捕和销售区域的贝类。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在毒素爆发高峰期不要采购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在烹饪贝类时,要煮熟煮透,单次食用量不宜过多。如发现误食出现中毒症状的,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救治。

同样,还有野生蘑菇。很多人爱采野蘑菇,认为野蘑菇的蘑菇味更浓。其实,这种来源不明的蘑菇很可能有毒,容易误食。而毒蘑菇极难识别,中毒后病死率高,且无特效疗法。对来路不明的野生蘑菇,要做到不采、不买、不卖、不食!

陋习三“用公筷是见外”

情景:如果用公筷也太见外了吧,显得多不好呀。”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续慧超:如果不用公筷公勺,幽门螺旋杆菌、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都可能通过个人筷子与筷子上的唾液传播,不利健康。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发布“公筷行动”,提出如下建议:

在外就餐:从外观或材质上区分公筷与个人的筷子。按“一菜一筷,一汤一勺”的标准配置;食用火锅、烤肉时,夹取生料的公筷要单独使用,不能与其他菜品的公筷混用。

在家用餐:建议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勺、水杯,可通过外形和颜色来区分;如不分餐,也要在每个菜品上,放上公筷公勺。

鼓励儿童独立进餐。如需喂食,应使用孩子自己的餐具。严格禁止用嘴尝孩子食物,帮孩子咀嚼食物、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陋习四“吃饭玩手机”

情景:“吃饭的时候没啥事干,尤其是一个人吃饭,看看手机里的小视频、跟别人聊聊天,避免尴尬。”

浙江医院消化内科、营养科主任郑培奋:调查发现,手机上每平方厘米驻扎着12万的细菌大军,这其中可能存在有害菌,譬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脓疮上的分泌物诸如此类。

不仅如此,吃饭玩手机,大脑注意力会分散,由于血液需要供应给脑部以及双眼,消化器官供血量降低,影响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长期如此,胃肠功能衰退、慢性消化道疾病可能发生。当然,如果与亲戚、朋友、同事一起吃饭,玩手机是不礼貌行为;假如只顾刷手机,和其他人没有互动交流,影响感情,对个人形象也相当不利。

另外,吃饭玩手机容易发胖,因为人在心不在焉的情况下,对食物的感知会有偏差。如果吃饭时心思全在手机上,即使吃饱了,也可能感觉不到撑,就会不自觉继续吃,还易导致饮食不规律。因此,不妨放下手机,好好吃饭。

陋习五“边嚼边说”

情景:“刚夹了一口吃的放到嘴里,正好有人跟我讲话,我就只能嘴里含着东西边嚼边说了。”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熊苗:《论语·乡党》中讲“食不语,寝不言”,所谓“食不语”就是要求吃饭时最好不要说话,会影响消化。

食物一进口,就开始进行消化过程了。牙齿和咀嚼肌共同配合,将食物机械地分割成小块,越碎越好,使食物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消化。咀嚼过程中,会向胃肠道发出信号,告知胃肠道提前准备好消化液,以迎接被牙齿粗加工的小块食物的到来。

因此,如果一边吃饭一边说笑,很易造成食物没有被充分分解成小块,从而增加胃肠道的负担,严重者会引起胃痛或慢性胃肠道疾病。

另外,如果说话太多,进餐时间过长,饭菜凉了以后吃下去对胃也是不好的。建议一口饭咀嚼20下左右再咽下去,可以大大减轻胃肠的负担。将吃一顿饭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为宜,不要过快,也不要太慢。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开始进攻俄本土?24小时内空袭240次,俄罗斯民众“彻夜无眠”

开始进攻俄本土?24小时内空袭240次,俄罗斯民众“彻夜无眠”

铁血观世界
2023-05-31 18:28:26
震碎三观!女教师在丈夫出差期间出轨,聊天记录和照片被曝光

震碎三观!女教师在丈夫出差期间出轨,聊天记录和照片被曝光

卿子书
2023-05-24 15:19:38
沙特足协主席:如果梅西加盟,将是C罗之后的一次巨大飞跃

沙特足协主席:如果梅西加盟,将是C罗之后的一次巨大飞跃

直播吧
2023-06-01 00:24:03
真相大白!名记爆梅西去向基本确定,不再听取任何报价,巴萨没戏

真相大白!名记爆梅西去向基本确定,不再听取任何报价,巴萨没戏

低调的体育王者
2023-05-31 17:43:37
许家印:真尽最大努力了,带领恒大自救近500天,确实仁至义尽?

许家印:真尽最大努力了,带领恒大自救近500天,确实仁至义尽?

妙旋小时间
2023-04-27 09:58:19
“中国心”立大功!歼-20换装涡扇15战力蜕变,外媒:美军坐不住了

“中国心”立大功!歼-20换装涡扇15战力蜕变,外媒:美军坐不住了

大象新闻
2023-05-31 15:39:16
事闹大了!日本之后荷兰正式表态,外媒:芯片遮羞布将被扯下

事闹大了!日本之后荷兰正式表态,外媒:芯片遮羞布将被扯下

社会故事集
2023-05-31 18:26:33
杀妻喂鱼的副省长

杀妻喂鱼的副省长

苍山有雪
2023-05-15 18:38:17
画面辣眼睛!学生情侣小巷不雅视频流出,尺度大,震碎三观

画面辣眼睛!学生情侣小巷不雅视频流出,尺度大,震碎三观

巧桥的小城艺术
2023-05-31 20:33:28
母校和老领导被永雄集团总裁谭曼害惨了!

母校和老领导被永雄集团总裁谭曼害惨了!

一只快乐的小猫
2023-05-31 16:40:18
为何要大量抛售人民币,大家都在担心局势变化,到底发生了啥事?

为何要大量抛售人民币,大家都在担心局势变化,到底发生了啥事?

8点财经社
2023-05-30 20:58:04
正式拥有自己的大楼!易建联开心剪彩,下赛季再打一年!

正式拥有自己的大楼!易建联开心剪彩,下赛季再打一年!

德译洋洋
2023-05-31 13:36:19
陈星莺辞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 曹远剑辞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

陈星莺辞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 曹远剑辞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

金台资讯
2023-05-31 20:48:26
5月31号夜晚,消息面不得了了,刚发生1大消息,周4要来大调整吗

5月31号夜晚,消息面不得了了,刚发生1大消息,周4要来大调整吗

兵圣财经
2023-05-31 20:39:12
刚刚12名中国游客在泰国脱团逃跑!导致旅行社被罚惨了!

刚刚12名中国游客在泰国脱团逃跑!导致旅行社被罚惨了!

科学佣人
2023-05-31 17:04:02
中央委员任新职!曾是全国最年轻的正部级领导干部

中央委员任新职!曾是全国最年轻的正部级领导干部

上观新闻
2023-05-30 22:01:30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对莫斯科的袭击与轰炸乌克兰不能相提并论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对莫斯科的袭击与轰炸乌克兰不能相提并论

相信微弱的力量
2023-05-31 09:56:23
广西一工信局长不雅聊天记录曝光,内容尺度较大,引人深思

广西一工信局长不雅聊天记录曝光,内容尺度较大,引人深思

教育很有料
2023-05-31 23:09:07
1.4亿年薪!梅西回归巴萨将获官宣,曝C罗重返欧洲,租借英超土豪

1.4亿年薪!梅西回归巴萨将获官宣,曝C罗重返欧洲,租借英超土豪

宠物大汇合
2023-05-31 18:21:07
阿东进京履新!全国最年轻正部级领导今年53岁

阿东进京履新!全国最年轻正部级领导今年53岁

上观新闻
2023-05-31 14:46:14
2023-06-01 00:32:49

头条要闻

男子多次性侵女友13岁孙女致其染上妇科病 被判刑19年

头条要闻

男子多次性侵女友13岁孙女致其染上妇科病 被判刑19年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金碧辉煌的波士顿公厕,和虾系主帅马祖拉

娱乐要闻

陈妍希庆生现场照曝光 陈晓与儿子都在

科技要闻

24小时见了3位部长!马斯克中国行日程满满

汽车要闻

东风风神eπ01原型车亮相 还配折叠敞篷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教育
艺术
公开课

手机要闻

WWDC23 Swift挑战赛获奖中国学生分享与编程的故事

亲子要闻

江苏一小学不让打伞进校,校方回应网友吵翻天

教育要闻

6月高考四大热点:全国统考、查询成绩、网上咨询、填报志愿,你准备好了吗?

艺术要闻

艺术家孙子垚:建信信托艺术大奖,是一份很大的动力和支持

公开课

北大教授:95年出生的人,40%连高中都没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