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热吃“苦”,胜似进补!但这4种常见菜,越苦越毒,千万要小心)
夏天一到,一大批各类新鲜的蔬果上市,吸引了不少朋友选购。
但是有些看似清脆爽口的瓜类蔬菜,却偏偏藏着“毒素”。尤其是有苦味的瓜,吃了容易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甚至是中毒身亡,而且每年夏天都有人中招!
那么,问题来了——有哪些发苦的瓜类蔬菜,容易导致中毒呢?
葫芦科的瓜类蔬果,在发苦的情况下慎吃
在日常的餐桌上,比较常见的葫芦科植物是丝瓜、瓠子、葫芦、甜瓜等。想不到的是,它们在特殊的条件下,会产生一种发苦的有毒物质——葫芦素。
研究表明,目前已知的葫芦素有20多种,它是高毒性物质。它在人体内会产生较强的细胞毒性,造成上吐下泻、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毛发脱落等症状,严重会致死。
丝瓜
正常的丝瓜,带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若发现丝瓜有苦味,最好就不要继续吃了,否则会中毒。
丝瓜发苦可能是因为丝瓜授粉时产生串粉,或者与气候异常等环境因素有关。吃到苦的丝瓜,第一反应要立刻吐掉。
瓠子
瓠子本身含有高达96%的水分,且含有维生素、钙、镁等多种营养成分,吃它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能提高抵抗力。 甚至有人说吃苦瓠子可以缓解口腔溃疡、降肝火。这样的说法大错特错——苦瓠子一样容易诱发葫芦素中毒,潜伏期在3~10小时内。 苦瓠子和甜瓠子从外型上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在煮之前,可以先切一小块,用舌头舔一下,如果是苦的就不要吃了!
葫芦
葫芦在什么情况下会发苦、“藏毒”呢? 当葫芦与其他植物发生杂交、种植条件不佳、运输或储存不当、不新鲜时,它就会变苦,并形成含有苦味物质的碱糖甙毒素。 即使是经过加热处理,这种苦葫芦的毒素也很难被破坏。不小心误食便会发生中毒,轻则头晕、腹泻、恶心等,重则腹痛、休克、五脏受损,性命危在旦夕。
甜瓜
甜瓜也是属于葫芦科的蔬果,有可能会出现苦味。有两种情况会令到甜瓜变苦,一是未完全成熟的甜瓜,二是带有残留农药的甜瓜。此外,甜瓜的瓜蒂性寒、味苦,食用过量会中毒。 所以,吃甜瓜时,记得将瓜蒂切掉!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甜瓜,尤其是脾胃虚寒、胃溃疡者,最好少吃。 3类人不宜“吃苦”
当然,并不是所有有苦味的蔬果都有毒,像苦瓜、芹菜等蔬果,吃了对身体大有益处,但也要注意用量,建议大家一周吃2~3次苦味食物即可,吃太多易损伤脾胃。 苦味食物并非人人适用,以下3类人群更应谨慎吃苦:
1、经期女性
当女性来月经的时候,最好少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大多寒凉,吃的太多,容易引起痛经、闭经等。尤其是一直有痛经情况的女性,平时要少吃苦味食物。
2、体质差的人
中医认为,苦味性寒,可以清热泻火,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差的人来说,建议少吃。
3、脾胃虚寒的人
脾虚主要表现在气短、头晕、胃痛、面色萎黄、腹痛、腹泻等。平时吃一点凉东西就拉肚的人,就不适合吃苦味食物。 此外,老年人及婴幼儿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要适度饮食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