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坑原来是老百姓习惯性倒垃圾的大坑,周边全是杂草树木,今年,我们村里集中进行了彻底清理整治,承包给户里,由承包户负责后期维护,既能够保持清理成果,又能增加几百块的集体收入,一举多得”,蔡留贯村党支部书记蔡建三指着整治后的坑塘自豪的说。通过彻底整治,村里3个坑塘坑内养鱼,坑边种果树、种蔬菜,争取打造成村里的滨水公园。

街关镇下辖54个村,共有大小坑塘141个,最大的面积近10亩地,长期以来,由于杂草丛生、荒土裸露,有的坑塘甚至成了群众乱倒垃圾的填埋场,村民有意见,卫生考核不过关,“治理坑塘”成了当务之急,如何治?怎么管?整治好了怎么办?这是乡里、村里、群众都关心的问题。于是乡里多次调查走访、召开会议,邀请村支书、群众共同商讨,“坚持治管并重、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改变现状”是大家达成的一致意见。
办法有了,说干就干,街关镇第一时间成立专门队伍对全镇所有坑塘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召开班子会、乡村两级干部会、党员和群众代表会研讨推进坑塘整治,明确工作量、完成时限,跟进督查,确保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因地制宜,科学整治。该镇结合每村坑塘的实际情况及群众意愿,与农村垃圾治理、村庄绿化美化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宜栽树的栽树,能美化的美化,可整修的整修,充分体现一坑一策、一坑一法、一坑一景。

建立机制,长效管理。该镇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采取“谁受益、谁保护”方式,坑塘整治竣工验收后日常管护工作交给农户,让农户通过栽植树木、建设环坑菜园、花园、垂钓塘等获得收益,保障坑塘美化后的效果保持。至目前,全镇已投入机械600台次,昔日的“藏污纳垢,蚊蝇乱飞”的废旧坑塘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塘、景观塘。
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街关镇通过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争取群众支持配合,注重创新工作方法,对残垣断壁、坑塘等,采取开发整治不改变原有归属的方式,打消权属人的顾虑。该镇采取镇级承担大型机械费用、村级根据条件承担人工和发动村民义务工等方式,解决工作资金难题。同时注重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实干意识,采取工作群里随时晒行动,每日总结要进度的方式,让在广大党员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攻坚一线率先垂范、担当有为,进而带动群众,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截止目前,全镇已整治坑塘80个,清理积存垃圾、柴草杂物400余处,拆除残垣断壁200多处,新建各类小菜园、小公园100多处,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马志广、陈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