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承国粹、铸匠艺、练匠心,体验大厂非遗风华绝代之美~)
上下五千年从未中断的文明,给予了我们太多宝藏。百代兴衰,全部交汇在今天,形成了我们共同享有的文化遗产。这浪漫而厚重的礼物,值得被深刻而虔诚的传承,时至今日,非遗与传承者们,依旧在这片土地上,谱写着动人的颂歌。
唤醒千年之美,激发活力,赋予动能,今天让我们一起解锁大厂非遗悄然渗透到城市成长的肌理中,与城市共生共情的秘诀。
景泰蓝
景泰蓝还有一个更为专业的名字——铜胎掐丝珐琅。它起源于西亚,元朝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通过能工巧匠们的改良融合,在明景泰年间臻于成熟,不仅质料取得空前发展,还研制烧造出一种透亮罕见的蓝色釉彩。于是,两百年后的清朝初年,这生来就为皇家御用的工艺品第一次拥有了正式的书面称谓——景泰蓝。
作为燕京八绝之首,景泰蓝的名贵难得之处不仅在于器物的华美精巧,也在于匠人为之付出的时间和心血。108道全手工工序的精雕细琢,一件几十公分高的作品就需要投入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功夫。
大厂县是目前河北省级以上景泰蓝技艺大师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区域,一件件精美的景泰蓝制品被深深地烙上了大厂印。2014年大厂景泰蓝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第三届廊坊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大厂荣获“中国景泰蓝之乡”的美誉。
目前大厂成规模的景泰蓝生产厂家已达到16家,景泰蓝釉料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大厂景泰蓝非遗传承人有黄文海、黄金亿等。这些非遗传承人们在保持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才使得大厂景泰蓝名扬天下,也正是他们的匠心精神,才使得大厂景泰蓝走在时代与行业的前列。
金漆镶嵌
金漆镶嵌同样位列“燕京八绝”的榜单,距今已有七千年历史。金漆镶嵌作品以木胎成型,髹漆后在漆底运用镶嵌、雕填、彩绘等装饰技法进行制作,镶嵌用料是以各种天然软硬质玉石、螺钿制成人物、花鸟、山石等浮雕粘附于漆胎之上,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穆祥勇是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对各种漆艺都比较精通,尤其对金漆镶嵌中镶嵌类漆器更为专长,创作了大量的金漆镶嵌艺术精品,得到了收藏界的广泛认可。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技艺的历史可上溯到汉代,明清时期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其代表作品有明代的万历皇帝皇冠,孝端皇后的凤冠,清代的“金瓯永固”杯,银六方盆,树盆茶,金嵌珠宝朝冠顶等。
马福良大师是花丝镶嵌制作工艺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融中西技艺于一炉,还将蒙藏工艺、俄罗斯的卡克图工艺有机嫁接到花丝镶嵌工艺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手工艺流程及工艺特征。
马维盛作为后起之秀,从小的耳濡目染,勤奋加上天分,对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承国粹、铸匠艺、练匠心
这便是大厂非遗风华绝代之美~
文/编|马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