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第一站首先调研脱贫攻坚。总书记关注的目光更多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按下脱贫攻坚的“快进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大扶贫干部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但越到最后越不能松劲懈怠,个别地方脱贫攻坚还存在不严不实不细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贫困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全面小康建设的成效。
实际上,脱贫攻坚战打得怎么样,群众心里也有杆秤。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对脱贫成效的认可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扶贫干部的工作态度、帮扶力度,来源于精准扶贫实施的深度和扶贫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成效上,具体体现在一件件身边事、一个个身边人、一处处身边变化上,只有把每项扶贫工作都实打实地做好,才能给贫困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的实惠,脱贫成果才能更好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要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对标脱贫标准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问题、对账销号,严格验收,防止返贫。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本来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加之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到最后,越需要响鼓重锤,把精准扶贫好政策落实落细。
全面小康,不落一人,还需下足“绣花”功夫。
漫漫脱贫路,殷殷民生情。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眼下,2020年还剩下不足8个月时间,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容不得一丝懈怠。要一直努力不松懈,做到精准脱贫,真正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郭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