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是否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血液病患者的生命的选择面前,只有一个‘愿意’的决定。”这是今日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志愿者小王面对捐献时说的话。小王是出生于1999年的女孩,今年只有20出头,在面对一位血液病患者的需要的时刻,她毫不犹豫的伸出了手臂,送出自己的“生命种子”。
222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是小王在通过4个多小时采集后完成的。在完成捐献之后,微微转动酸痛的双臂,小王面带微笑,认真看着医生将自己的这份“礼物”整理包装好,缓缓放入造血干细胞的载运箱。至此,小王成为中华骨髓库第9638例、河北分库第453例、保定市红十字会第4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觉得医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职业,妙手回春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小王在中学时期,就坚定了自己要学医的理想,高考过后,顺利进入某大学的临床医学院进行本硕学习。谈及血液病患者群体的情况,小王表示学校见习时期曾进入血液病病房学习,当看到身体消瘦、精神状态不佳的患者,感觉十分压抑。“我想或许他们每个人都在为那一丝丝生的希望挣扎,并且白血病患儿很多,这更让我觉得很心疼,移植造血干细胞可能是他们唯一的生路。”小王说道。
随后,小王在与母亲献血时了解到留下血样就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便与母亲一同填好申请表,并留样入库。小王的父母都是党员,而且有坚持定期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善心,在良好家庭教育氛围的感召下,小王从18岁成人礼生日当天献血400毫升开始,也与父母一起加入到这个公益的队伍中。今年4月份,小王正在家中上网课学习时,接到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白血病病人初步配型成功,便按奈不住自己激动地心情,立即与父母说明情况,得到家人的支持后边全力准备捐献前的各种检查。
5月初,小王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办理入院手续,并开始注射动员剂。“一共九针动员剂,每一针承载的都是患者对生命的希冀以及我对她的祝福。”从这时候起,小王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做着准备,但因个体差异,小王出现了腰椎胸骨疼痛等不适症状,但是和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维系对比,小王觉得这点困难都是微不足道的。
采集当天,小王看着造血干细胞悬液一点点分离出来流到袋子里时,心中的开心和自豪油然而生,她激动的说:“这是我医学道路上挽救的第一个病人!捐献过后希望患者早点完成回输,这样世界上多了一个从病魔手中挣脱的孩子,也多了一个和我素未谋面却血脉相连的小妹妹。”据悉,小王表示目前已选定未来的专业方向——儿科,她希望能够为初到世界的小天使,赶走病魔,带来健康和欢乐。
一位志愿者完成捐献的背后,少不了工作人员的协调与辛劳,同时也少不了志愿者亲友的支持。在小王准备捐献期间,学校对她的义举表示支持和赞扬,团委薛老师与辅导员宋老师每天都会通过电话关心她的情况。小王的母亲表示,虽然对女儿有点担心,但支持女儿的决定一定是正确的。爱心凝聚力量,希望成就未来,愿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患者带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