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保定讯 据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消息,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的展厅里有一门用榆树的树干制成的大炮。在抗战时期冉庄民兵发挥聪明才智,把一棵生长多年的榆树树干做成了让敌人胆寒的榆木大炮。虽然这榆木大炮制作简陋,可就是这门土里土气甚至有些笨拙的大炮,在冉庄民兵对敌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41年秋,侵华日军在华北平原实行“三光”政策,进行野蛮的大“扫荡”,抗日环境越来越残酷。在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冉庄民兵抗日斗争暂时处于低潮阶段,但是他们依然不畏强暴坚持斗争。为了振奋人民的抗日士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敌斗争策略。一天晚上区委书记张森林将大伙召集起来,在密洞里研究如何更有力的打击敌人,压一压敌人的嚣张气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大半宿,最后张森林总结到:咱们第一不能暴露身份;第二不能受任何损失;第三要让敌人怕咱们。我看这么办,村东南称砣坟有棵大榆树,足有两丈高,有二尺半粗,树干溜直,咱们就把它砍了,做一门大炮,向耿庄、段庄、姜庄这几个炮楼打它几炮,大家说怎么样?大伙异口同声地答应着。
第二天一大早,民兵队员就将老榆树拉了回来,计划将首尾锯掉,再劈成两半,凿子、斧子、一起上,把树身掏空,然后镶上铁皮再把树干合起,用铁丝一扎,就能做成一门大炮,可是当时既没有铁皮,又没有铁丝,这怎么办呢?大家开始动脑筋想办法。最后决定把油桶剪开,把各家各户晒衣服的铁条拿来,铁丝筛子一起拆,这样很快解决了铁皮和铁丝的困难。大炮足有一丈七八尺长,把5枚手榴弹的把儿去掉绑在一起,在炮筒里装上自制的木炭药,点上药捻,能打两三百米远。
大炮制成后,民兵们来到李恒木家集合,商定在大年三十晚上轰炸炮楼,参加这次活动的民兵有李恒木、王向义、李大龙、梁连恒、李恒书等11人,他们带着自制武器,还抬着榆木炮,民兵们各个精神百倍,像猛虎下山一样,很快到达预定地点。一切安排就绪后,立即向炮楼开火,第一炮就打在护沟里,第二炮打在炮楼顶。紧接着炮声、枪声响成一片,炮楼附近火光冲天,炮楼上的敌人乱作一团,听见炮声,还认为是八路军主力来了,吓得他们仓皇逃命。整个战斗只用了个把钟头,就端掉了耿庄炮楼。
这门大炮真是把敌人镇住了,三番五次调查冉庄的大炮,各炮楼也增兵防设,整天连吊桥都不敢放。张森林对大家说:“咱们这门大炮呀就是赶山鞭,几炮就把敌人赶进了乌龟壳,再也不敢随便出来了。”这次行动大大地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长了民兵战士威风,更加坚定了人民抗日到底的信心。
正是我们亿万同胞心相连手相牵才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的力量是无尽的。在敌强我弱,武器匮乏的战争岁月,冉庄民兵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制武器,虚实结合,出奇制胜,同顽劣的敌人巧妙周旋。在条件有限的艰苦岁月,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群策群力,风雨同舟!如今我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更是众志成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才有了现在的防控成果。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精神;愿一切美好如约而至,愿一切未来如我们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