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追根溯源 王阶教授详谈普洱茶的内涵与外延

0
分享至

(原标题:【大医观“茶”】追根溯源,王阶教授详谈普洱茶的内涵与外延)

编者按:日常生活中,茶不仅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品,而且有着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对维护人体健康有着积极意义。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及发挥好茶的保健作用,做好对疾病的一级预防,实现医养结合的价值值得思考。

当下新茶上市,不同产地及相异制法常使茶叶有迥然的感官体受及功能,为此,新华网邀请权威专家从中医角度教你观“茶”识茶。本期,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介绍甘滑醇厚的普洱茶。

古茶叶化石 王方辰提供古茶叶化石 王方辰提供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assamica(Mast.) Chang),是以中国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二字源于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

普洱茶兴盛于明清时代。茶马市场的兴盛开拓了西域商业往来,到明朝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马帮更会让茶马市场更加繁荣,乾隆元年清政府在普洱府开设茶厂、茶局,普洱地区成为茶叶集散地,向东北方进贡京城,西北方敬献西藏,向南则由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在产地方面,唐朝咸通三年,樊绰出使云南,所著之《蛮书》中明确指出普洱茶的产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古属银生府”。据考证,银生城指现今云南省西南部景东、思茅、西双版纳、红河一代的地区,六大茶山正是遍布在古银生城管辖范围内。

  勐库大雪山一号古茶树,这里是全球大叶种茶的起源地。新华网陈延特 摄  勐库大雪山一号古茶树,这里是全球大叶种茶的起源地。新华网陈延特 摄

对于普洱茶的概念,可有内涵与外延两层含义:

普洱茶的内涵

对于普洱茶的内涵,需要注意四个方面。首先,普洱茶产自在澜沧江流域的茶山之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在17-22℃,平均海拔1200-2000米,年降雨量为1200-1800毫米,相对湿度在85%作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培育了大叶种茶树。其次,具有特定品质的普洱茶需要使用特定的原料——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叶,茶树的品种决定了茶叶品质。

再次,普洱茶中的富含多酚类化合物、普洱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维生素等主要化学成分,独特的成分比例塑造了与众不同的普洱茶。而作为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的没食子酸,具有抗炎、抗突变、抗氧化的作用,在普洱茶中的含量远高于绿茶和红茶。最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从晒青毛茶制作的采茶菁-萎凋-杀菁-揉捻-晒干,此后经蒸压成型、干燥摊晾后可形成普洱生茶,经湿水、渥堆、蒸压成型、干燥摊晾等工序可形成普洱熟茶。

普洱茶的外延

普洱茶的外延始自茶汤醇、厚、滑、甘的口感,饮用后通过理气、通气的方式调畅气机,令人心情愉悦、周身轻快,是历史传承、文化交流、医疗保健等重要载体。由此,逐渐形成了“喝熟茶、品老茶、藏生茶”的普洱品藏价值,“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醴礼祭于此”的文化价值,“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及古代医籍记载普洱茶入药等方面的医疗价值,“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的养生价值,甚至在品饮普洱茶过程中由“道法自然,道静为宜”等思考带来的哲学价值。

近年来,通过对普洱茶中活性成分及其功效、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普洱茶可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以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受损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诱导葡萄糖激酶生成,促进糖原分解以降低血糖;防止、延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减退,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乳酸含量以消除运动性疲劳;促进乙醇代谢,保护肝细胞,降低酒精摄入带来的危害。由此可见,普洱茶的科学价值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有鉴于此,普洱茶作为一种具备感官享受的饮品,因其保健医药价值,可用于疾病的一级预防中。而这种预防理念,也正体现了现如今解决我国老龄化的必然选择——医养结合的宗旨与内涵。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的改变,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保障措施值得思考。普洱茶具有普适性、可推广性、易接受性,可考虑被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饮品在疾病一级预防中发挥作用。

作者简介


王阶,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岐黄学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医养生保健与中医智能化研究,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方法诊治心血管常见病及内科疑难杂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等课题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及其他省部级奖励15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97篇,总影响因子203.391,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及参编医学书籍13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8名,博士研究生43名,博士后2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3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去年一年310万家个体户注销,46万家企业倒闭,2023该何去何从?

去年一年310万家个体户注销,46万家企业倒闭,2023该何去何从?

森林聊商业
2023-03-27 14:57:09
2023-06-07 13:36:49

头条要闻

江西省教育厅介入"高校食堂吃出疑似老鼠头"调查

头条要闻

江西省教育厅介入"高校食堂吃出疑似老鼠头"调查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拿9000万合同,他配吗?

娱乐要闻

李念产后5天出院回家 晒三胎素颜出镜

科技要闻

文心一言、ChatGPT写高考作文 你给打多少分?

汽车要闻

两月卖出四万台 五菱缤果能成新“神车”么?

态度原创

手机
家居
旅游
健康
公开课

手机要闻

一图看懂WWDC23 售价2.5万 苹果Vision Pro头显终于来了

家居要闻

坐拥淡水海景,打造休闲宜居空间

旅游要闻

风景只是表象 人文知识才是新疆的主角

长期喝有水垢的水,会得结石?

公开课

蓄水20年的三峡大坝里,最大的鱼有多大?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