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衡水一中 | 高一5部开展“从苦难走向辉煌”主题线上学习活动)
为引导同学们学习五四精神,牢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光荣使命,近日,我校高一年级5部组织开展了以“从苦难走向辉煌”为主题的线上学习活动。
活动期间,同学们认真观看了央视《一堂好课》节目,学习了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思政课——《从苦难走向辉煌》。金一南教授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热血的故事,讲述了中国百年救亡的苦难斗争史和百年复兴的辉煌奋斗史。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悟。
金一南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你们在座的同学中,一定有将来走的很远的;可无论你走到哪里,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苦历程,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共产党人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也从未停止过奋斗的步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幸运,是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心有担当,手中有艺,未来有我。
——19501班 刘明萱
“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这是近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追求胜利,敢于胜利,肩负起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才对得起“中国青年”这一光荣的称号。祖国今日的强大不是让我们坐享其成的,而是需要我们接过祖国建设的接力棒,把祖国从第一制造大国,建设成为第一制造强国、科技强国。
——19503班 王易会
日出东方,我们迎来了新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又拿什么去创造我们的辉煌?金一南将军的讲话里提到了我们的校训——追求卓越,这就是最好的答案。祖国尚待统一,复兴还未实现。我们肩上的责任早已不再是救国,而是闪耀着光辉的“复兴”二字。我们要想在时代中发光发热,想要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想要为祖国奉献力量,就唯有不被平凡淹没,唯有坚守内心的光明,唯有追求卓越。
——19504班 李响
从受人冷落没有话语权的“东亚病夫”,到如今凤凰涅槃的新兴大国,中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历史,展望着未来。疫情面前,我们看到了84岁仍带队出征的钟南山院士,看到了每天睡三个小时和死神抢命的李兰娟院士,看到了身患绝症仍坚守一线的张定宇院士,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普通又不平凡的中国人。社会的每次跃迁,文明的每次升华,往往伴随着痛苦与裂变,伴随着各种形式,各种形态的痛苦与灾难。崛起的中国,就像朝霞一样俊美漂亮,并且伴有渔舟唱晚的震撼之声,清音有余,三日不绝。
——19506班 杨斯涵
在曾经的100年前,中国人在苦难中创建了新中国;100年后的我们,需要从前辈手中接过中国那真实的、苦难的,一波三折的,溢满泪水、汗水与血水的沉甸甸的历史。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份信任、有一个灵魂,才能在下一个100年中创造新的辉煌。
——19507班 贾旭航
“前人的肩膀很硬,我们踩住了,我们站起来了,那我们的肩膀能不能也这样硬?”这是今天祖国对我们的考验。如今,中国新一代青年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作为新时代的希望,我们则更应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扣好人生的每一颗扣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拼搏作为信仰,以淌下的汗水,浇灌希望的花朵。
——19508班 栾天悦
“忘记过去,不但意味着背叛,还意味着将来可能还要重复”,金一南教授如是说。回首百年前,中国曾是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国家。腥风血雨中,共产党站了出来,带领着中国,引领着时代,走了出来。“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我们何其幸运,拥有这少数中的少数人。是这少之又少的星星之火,凭着一腔热血,一腔孤勇,成就了燎原之势。信仰的力量,把曾经孙中山先生口中的“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的旧中国变成了今天的盛世国度。这,是信仰的力量,也是只有信仰才有的力量。前路坎坷,但只要心中信仰常在,勇气常存,中国的未来,定是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9511班 唐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