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景县:下足“绣花”功夫 精细提升县城品质)
为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让县城变得更美丽宜居,今年以来,景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和举办衡水市旅游发展大会为抓手,充分发扬“工匠”精神,用足“绣花”功夫,从“精”字入手、“洁”字当头、“绿”字发力,精心打磨县城管理的每个环节,推动县城环境、魅力和品位大提升。
“精”字管理成常态。强力治“堵”。路通则民心顺。该县从讲民生的高度,加大交通设施投入力度,突出交通秩序整治。优化县城交通路网,对县城5条街道进行改造提升,打通了周亚夫路、西城墙路、广川大街等3条“断头路、卡脖路”,形成了“七横十二纵”的路网格局。针对县城交通拥堵现状,对19条主干道、支路进行改造提升、雨污分流,打通微循环。为了使道路通行更加顺畅,取消部分主干路路面停车位,新建2个停车场,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000余个;新增新能源公交车8辆,新开通公交线路6条,新建成公交站点24个,公交车站点做到了全县城覆盖,方便了县城居民出行。同时围绕交通违法行为以及车辆乱停乱放、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进行专项整治,城区道路通行状况明显好转。温情治“乱”。针对商贸流通业全面复工复市,该县加强了对占道经营、流动商贩、马路市场等问题的治理,通过“劝、帮、疏”等温情执法方式,引导流动摊贩在固定时间、固守地点设摊经营,在为商贩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为县城居民创造一个干净方便的居住环境。同时,该县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县城的管理中来,启用“随手拍”举报平台,通过“指尖上的监督”,弥补执法力量不足导致的管理盲区,提升居民城市管理主人翁意识,真正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格局。截止目前,共取缔马路市场、流动摊点202处,清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145处。重拳治“违”。采取集中拆除一批、规范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的“三个一批”措施对违规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分类整治,先后开展了西城墙路、景安大街、市场路、景新大街等主要街道沿街门店违规广告设施治理行动,下达限改和强拆通知书约1200余份,督促整改800余家,彻底清理整改墙体、橱窗张贴广告150处、清理户外灯箱80个、门头广告152处,拆除各类违规广告牌匾254块。
“洁”字当头提形象。该县在县城区实施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全力开展县城环境卫生整治。做沿街门店的“美容师”。针对沿街两侧门店卷帘门遍布灰尘、锈迹斑斑、乱贴小广告的问题,该县组织人员对卷帘门上的小广告、字幅进行彻底清理、集中清洁,并采用白色瓷漆进行喷涂翻新,有效改善了市容景观和城市形象。做桥梁护栏的“粉刷匠”。针对城区惠民河多处桥梁护栏局部风化、表皮脱落生锈的问题,该县组织人员采用环保材料实施清理粉刷,不仅保护了桥梁主结构不易被侵蚀,还增加了桥梁的美观。做垃圾箱的“美颜师”。垃圾箱是城市生活垃圾重要的收集容器,虽在县城的角落不起眼,但折射出县城的“大文明”。针对县城区域内垃圾箱掉漆、损坏等现象,该县督导环卫公司在清洗维修的基础上,对城区破旧垃圾箱进行集体翻新,“美颜”后的垃圾箱又重新出现在县城的街头巷尾,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同时,又极大提升了县城容颜。做背街小巷的“清洁工”。该县组织人员对城区内重点河渠两岸、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垃圾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营造“水清、河畅、街净、景美”的卫生环境。
“绿”字发力提品质。该县及时调整疫情期间春季园林、绿地养护工作指南,明确养护工作重点、养护标准。重点对县城区29个公园、游园、主干街道、县城绿地做好枯枝杂草清理、春季灌溉、苗木修剪、补植、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修剪各类乔木3200余株、花灌木6800余株,病虫害防治236.9万平方米,栽补植各类乔木1570株、花灌木7500株,浇灌返青水364.7万平方米,清理清运绿地内各类垃圾53.2吨。(杨兰英 魏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