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31省份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录得负增长,14地降幅超20%,而湖南、安徽、江西等15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一季度消费数据“不好看”并不令人讶异。疫情拖累最大的就是消费——尤其餐饮、购物,社交隔离让人宅在家,街上线下店铺关门,消费动能几乎处于“停火”状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降才不正常。
看中国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负增长,要有辩证思维。中国2月份开始有序复工复产,3月份复工复产加速,生产和消费动能都在缓慢加力。因此,市场活力和消费动能攀升仍需提振信心。
各省市用行政手段推动市场经济提振,领导干部带头消费,是为了加油打气。各地市发放大额代金券、消费券,是为了用利好推动消费活力。加快大型基建项目投入,是为了在保民生,促就业方面形成“压舱石”。
当前,带货同样为各地关注。带货是一门学问,需要平台的号召力,需要带货人的动员力,更需要有关部门的助力。如果带货形成机制化,不仅有助于脱贫攻坚,还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而把带货带到佳境,就能把消费者的信心带出来,从而实现多赢。
发展是最硬的道理,发展才能稳定经济,有能力有底气抗击疫情,实现中国式跨越发展。(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