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收拾出一些过期药品,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其实,很多家庭都有备着感冒药、消炎药等一些常用药的习惯,若是家里有老人,药品种类和数量则会更多。备药本无可厚非,但长时间不用就会过期。有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家庭药品30%-40%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过期药品的习惯。据统计,我国一年产生的过期药品约1.5万吨。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过期药品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事实上,对于过期药品,不论是服用还是丢弃,后果都极其严重。一方面,药品过期后其化学成分、有效性、毒性等可能会发生改变,服用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甚至产生更大的损害。另一方面,如果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和生活垃圾一起填埋,又会造成土壤、水源环境的污染,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此外,一些不法商贩大量回收市民扔掉的过期药物,经过更换包装再流入市场,而更多的是销往农村落后地区,也会给患者带来难以预估的后果。
客观而言,除了家庭盲目购买、医生大量开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回收机制,也是造成药品过期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对过期药品的回收处理,特别是对家庭过期药品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于过期药品谁来回收,怎么回收,回收后怎么处理,政策并不明确。同时,虽有一些地方对过期药品进行了回收,但因缺乏完善的回收机制,导致回收情况并不乐观。而相较于市区的局面,偏远农村的情况更为严重。大部分村民对过期药品的危害程度都知之甚少,回收更是难上加难。
显然,破解过期药品处理难题,还需综合治理。首先,国家方面,应将家庭过期药品处理纳入国家药品管理法范畴,及时出台过期药品处理的硬性规定,以填补法律法规上的空白。同时,建立和完善过期药品回收机制,通过增加过期药品回收箱、回收站,为家庭过期药品提供专门的“住所”。其次,药品监管部门不妨适当将药品包装小量化,避免因服用不完造成药品浪费。发挥药店宣传窗口作用,积极引导公众正确处理过期药品,同时可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上门回收,有效解决家庭过期药品回收问题。最后,家庭在药品储备方面,不仅要适量,更要及时清理,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过期药品产生的数量。(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