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家住燕郊东贸国际的八旬退休老干部彭万宪数十年如一日研习书法艺术,将龙的形象与传统书法艺术相结合,创作出的龙体篆书形神兼具,令人拍案称绝。
走进彭万宪老两口家中,只见墙上悬挂的、案头摆放的,处处可见书画作品,满室皆是墨韵书香。彭万宪老人今年83岁,老伴78岁,老人专心书法,老伴擅长绘画,一辈子琴瑟和鸣,相敬如宾。
老人尤擅篆书,墙上悬挂的也都是老人的篆书作品,有柳叶篆、鸟虫篆、梅花篆、钟鼎篆等。老人表示,从少年时就热爱传统文化书画艺术,尤喜篆书之秀美峻峭,至今数十载光阴研习不辍。感叹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仿佛弱水三千,能取一瓢饮,足矣。
拉开书案抽屉,拿出一个近乎砖头厚的笔记本,随手翻阅,老人娓娓道来,从甲骨文到柳叶篆,篆书的30几种写法,老人如数家珍。
抽屉里这十几个笔记本汇集了老人几十年的书法学习心得,上面每一个字都凝结了老人心血,被他称为《篆书字典》,老人说,这上面有些篆书字体在如今已难得一见,他希望能传承下去,不要让文化失传。
龙体篆书,顾名思意就是其字如龙,一笔就是一条龙。展开老人龙体篆书作品卷轴,只见一个个龙形篆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有的如二龙戏珠,有的似喷云吐雾,洋溢着奋发图强的精气神。老人讲,5年前在北京潘家园的书画摊第一次见到,便由衷喜爱。由于囊中羞涩,求而不得,错失了良机。以后,凭着自己多年的书法功底,5年呕心沥血研习,终有所成。
彭万宪老人龙体篆书法:创建文明城市,共建和谐三河
彭万宪老人是四川人,退休前是一名检查院干部。退休后来燕郊安享晚年。在2019年全国"国粹杯"书法篆刻比赛中,他的龙体篆书作品荣获了唯一的特等奖。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他期待更多的人了解感受传播传统文化龙体篆书艺术魅力,并与时俱进薪火相传。
(编辑 刘杰 通讯员 云中武 苏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