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鲍毓明涉嫌性侵“养女”案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鲍毓明是一名所谓成功人士,拥有多家知名企业高管履历。他是一名执业律师,深谙法律条文。涉嫌性侵“养女”一案,因为南京民警和烟台民警的一通电话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之后,才有最高检的介入督办。
随着相关报道的层层深入,大家也逐渐了解鲍毓明的狡诈之处在于善于“钻法律的空子”,静心研读法律条文甚至提出应如何完善猥亵未成年相关条文,但只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犯罪;而当初的烟台民警更是明知有问题却毫不作为,助纣为虐,使受害人申诉无门。若不是网络的发酵,“李星星”甚至不能获得一次维护自己的“机会”。
这个案子无疑是新形势下的案子,网上领养群提供机会,灰色产业链藏于其中。犯罪发生以网络得以发酵引起最高检重视督办,而问题依旧是旧问题,儿童性侵及为扭曲的施虐者提供的灰色产业链。
近六年来,国内媒体报道过的性侵儿童案年均300起以上;2018年数据显示,全年媒体曝光的性侵幼童(18岁以下)案例317起,受害儿童超过750人。2019年,世卫组织统计发现,全球2-17岁未成年中,有近10亿人遭受过身、心或性侵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作估计,从整体上看,女性受害比例占百分比七十以上。泛非医学期刊曾对311起案件整理统计的数据显示,超过60%受害儿童年龄在10岁以下,其中,男童受侵犯之后更难察觉。
这仅仅是可查明的数据,而灰色产业链则无从明确。但清楚的是,无论性别,任何儿童都有被性侵害的风险。中国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多数儿童被动受害不知求助。法律的不完善让鲍毓明之流“钻空子”实施更严重的犯罪。而执法的不完善,让法律有漏洞可钻,让以“送养群”为掩盖的灰色产业链运行。
中国对妇女儿童的保护依旧任重道远。做好儿童保护,一是要普及性教育,保护儿童。二是执法者应“强硬”起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深挖案件,不断完善法律,严厉惩治实施侵害者,铲除产业链,避免更多悲剧。同时加强对执法者监督,防止其被钱权交易侵蚀,产生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赵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