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乡镇、农村作为老百姓居住的最基层地域,危改更能体现政府的民生举措,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给中国人民,给全世界一份完美的答卷。
危房改造惠及民生,不能麻痹大意,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应付上级草草了事是万万不可取的。在基层特别是农村,“优亲厚友”的问题常有发生,并不时见诸于报端,暴露出个别干部还在玩权力任性,还在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为自己谋好处,为亲友谋利益。在工作进行中,房里见天的危房,得不到改造,而一些明明住在楼房里的人家,却改造了“危房”;得到危房改造的户,却得不到该得到的拨款,甚至还要自己垫付;改造完成的新房子出现无人居住的尴尬现象;改造过程偷工减料,上下级干部不顾百姓诉求,沆瀣一气直接应付......危房改造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的多。
上面松一寸,基层松一尺。基层百姓受了苦、受了累却心知肚明,知道部分干部在危房改造中“诳人家公家的钱”,地方政府却置若罔闻,对问题“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在上面验收的时候互相打马虎眼,蒙混过关。毫不客气地讲,正是因为地方政府的纵容和包庇态度,才让村干部肆意妄为、无所顾忌。虽然这只是个例,笔者还是期盼领导干部都能够讲原则、讲正气,不让问题长时间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
民生问题大于天,危改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举措一定要引起重视,解决好了百姓的居住问题,才能更好的安居乐业。这就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拿出壮士断腕、刀子向内的魄力,照单子抓药,拔病树、去病根,让有问题、无责任的人一个不落下,让有能力、有干劲的走马上任,还百姓一个清爽,透明,有公信力的政府。(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