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这方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进看守所感觉像回家一样,在看守所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你听到过这段话吗?
周某某由于盗窃电瓶车被捕,外型又酷似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网友给他取了一个称号——窃·格瓦拉。一时间,由他延伸出来的搞笑段子和表情包满天飞,有人专门为他建立了百度贴吧、微博话题,甚至用他的头像开发了T恤。
2015年8月,周某第四次因盗窃被抓,加上和车主打了一架,盗窃变成抢劫性质,数罪并罚,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零6个月。今年4月18日,周某刑满释放。震惊人的事情来了:周某出狱当天,广西柳州监狱外,响起了跑车的轰鸣声,一辆玛萨拉蒂和一辆保时捷敞篷跑车开了过来——是多家网红经纪公司。他们正等着迎接周某出狱,跟他签约。实际上,早在周某出狱之前,就有30多家网红经纪公司捷足先登,找到了周某亲属。他们开着法拉利、布加迪跑车,开出了200万、300万的签约价,并表示“价格还可以谈”。
网红经济时代,流量意味着一切。而流量最自然的来源,莫过于各式各样“梗王”:某人无意之间创造的笑点,被无数网友二次制作,从而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社交互动高潮——这个梗火了,例如当初《变形计》里的“真香”定理。作为网红经纪公司,追逐流量已经是见怪不怪,不过这次对周某的追逐哄抢引起了网民的巨大争议。
有网友表示,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周某都不能视为榜样人物,其“金句”也是折射出自身价值观的扭曲,网络可以适度玩梗但不能标榜。还有网友认为,这次如果周某出狱后能改行做直播而不再偷电瓶,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还有人建议让周某直播带货,卖电瓶车和车锁,撬不开的电瓶车一定成为爆款。
在记者的最新采访中,周某说肯定不愿意签约。跟他签约,“你就是他的工人”,做什么都不自由。他又说,如果签了合约,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言而无信”,因为他“之前说过了不打工”。他说,“不会去偷车了”,现在心定下来了,要好好做人做事。“父母都一把年纪了,想回家务农,种点东西,多陪一下老人。”
谁人无错,改正即正。但是人们将这种错误当做梗,不断炒作形成一定风气,我认为是不可取的,现在网络发展极快,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娱乐风气不应该成为社会主调。(耿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