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送手机、送口罩!只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崇礼区南地完全小学积极响应崇礼区教科局关于疫情防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文件精神,迅速进入战斗角色,凝心聚力开展线上教学。
崇礼区融媒体中心 韩哲 拍摄制作
和往常一样,崇礼区南地完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郭永乐打开QQ群,开始班级课堂直播,今天讲的是第十课《纸的发明》。直播开始了,学生们纷纷上线,郭永乐看到直播同学到齐了,就开始授课。“我一般先讲课,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下午学生提交作业后我给学生批改作业,个别的在批改时直接点出,对学生普遍掌握不到位的第二天再讲。”郭永乐介绍。
校长赵愿东向记者介绍,南地完全小学的老师从2月26日开始调试网课设备并进行试讲,3月2日正式开始网上教学,每个科目完成一个单元教学后,为检验学习情况,会进行一次检测。老师把题发在网上,学生在家长监督下答题,答题纸拍照上传网络老师评分。针对评分结果,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南地完全小学位于崇礼区高家营镇南地村,小学辐射两个村,南地村和水晶屯村,现有27名学生,6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这些学生中:有11个是建档立卡贫困户,1个低保户,7个留守儿童中其中6个是单亲家庭学生;每个老师除了正常讲授几门课程外,还要兼职学校水暖工、电工和锅炉工。”校长赵愿东说。
网上授课需要智能手机,因为有些家庭没有智能手机,区教科局经过细致排查后,联系到张家口海远诚成贸易有限公司为这些学生进行了统一发放。南地小学的家长有一部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且课件容量大,占用内存多,使用一段时间就会运转不正常,因此,赵愿东校长和任课老师家访督促学生上好网课的同时,还承担了维护手机的任务,定期帮学生清理没用内存,保证手机运转流畅。
五年级学生闫云美,她的父母在她未上学时就离异离开南地村了,留下她跟8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的爷爷还患有半身不遂,因此校长赵愿东和班主任李瑞静经常到她家进行走访,为她辅导功课并详细了解她的生活情况。李瑞静老师在一次走访中发现,闫云美的手机内存极小而且反应很慢。李瑞静经过仔细询问得知,因为闫云美太懂事,前几天区教科局统计学生谁没手机时,她怕给老师添麻烦就用了姐姐淘汰的一个旧手机,没跟班主任说。两周网课教学后,彻底不能用了,赵愿东校长及时联系到好心人丁先生,给孩子捐赠了一部新的智能手机。
南地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向记者反映,这样开展网上教学效果很好,比平时学习的还扎实,遇到了问题,可以直接在网上提问,老师现场做出解答,对学习很有帮助。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在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他还能认真的上课,如果家长没时间陪同,就会出现学生把手机放在那,而思想开小差的现象。
因为正值春耕备播时期,家长们都在忙着做农活,很难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面对这种情况,校长和老师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做法,除了线上督促学生学习家长加强监督之外,同时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家访和送课上门工作。送课进家时不仅讲授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更是给家长和学生传输了大量的先进教育理念。经过几次送课上门后,自律性差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监督与陪伴下,渐渐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显著提升。校长和老师纷纷表示自己辛苦一些没什么,只要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对于他们就是最好的事情。
老师将眼保健操、室内健身操的音像资料发给了学生,学生按照课程表时间进行做操活动,不但消除了紧张学习后的疲劳、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提升了学习效率。
学校要求每周开一次家长视频会,老师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和家长打电话沟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因为疫情期间每天要统计上报体温信息,校长赵愿东通过走访发现有的家庭没有温度计,只能靠左邻右舍去借,一个温度计好几家一起用,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赵愿东通过医疗渠道购置了一批温度计,并将这些温度计送到需要的家庭,保证学生每天体温测量,此外还给每个孩子发了两个口罩。
最后,赵愿东说,“看着孩子进步了,我也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这是我们每一个乡村教育人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