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一万余株杨树“打针”抑飞絮
当年打针次年见效,综合治理效果可达70%以上
眼下,杨柳絮刚开始飘飞,就有不少市民想起了那些年被小小飞絮支配的“恐惧”。殊不知,近年来,市园林局采取了种源控制、疏枝修剪、抑制花絮形成等多方面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理飞絮。希望经过长期治理,市民能真正与春天里“大雪纷飞”的场景说再见。
2017年4月,市园林局更是引进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抑花一号”,对重点路段树木进行树干注射抑制飞絮。该剂当年打针次年见效,对杨树、柳树均能起效。经过观察对比,总体上“抑花一号”综合治理效果可达70%以上。
市园林局直属绿化队工作人员姜勇介绍,今年4月底,将继续对市区和平路、广阳道、永兴路、银河路、北凤道及自然公园的一万余株杨树进行树干注射“抑花一号”,希望通过长期综合治理、合理控制,尽量减少飞絮对正常生活和敏感人群造成的困扰,也希望公众能理解这一工程的长期性。
“其实,市区有些社会单位、学校、小区等也种植了不少杨树,不过这些区域不在市园林局管辖范围内。”姜勇表示,为了居民能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建议这些区域的相关科室或物业公司也应积极采取打药等治理措施抑制飞絮。如有需要,可与园林部门咨询用药等相关问题。
据了解,市区飞絮较为严重的是杨树。杨树分“雌雄”,雌株的花成熟后结成果实,果实里包裹着白色的绒毛,随着日平均气温升高,果实成熟炸裂,产生飞絮。一般雌株长势越好,产生的飞絮就越多。往年,市区飞絮初发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预计5月中旬基本结束。
目前,除了注射的方法,针对少量飞絮,市园林局还会在疏枝修剪的基础上,利用喷药车在杨柳树树冠上喷洒飞絮抑制剂达到降低飞絮影响的效果。考虑白天喷洒对市民出行造成影响,喷洒作业基本在夜间进行。
(编辑 刘杰 通讯员 崔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