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仍不能放松,每个人都要做好个人防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沧州市的农村大喇叭在第一时间响了起来:讲政策、说道理、论科学、话民风,让党的声音传遍了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强化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防护和公共防疫意识,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提高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4月14日《河北日报》)
我国农村的“大喇叭”建设,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在农村地区的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视、手机等多种信息手段的出现,农村大喇叭作用日渐式微。不过,近几年随着农村党建工作的日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农村大喇叭“旧貌换新颜”,以它独特的魅力以及一般信息手段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重新占领高地。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在防疫知识的宣传,还是在疫情最新状态的实时播报,还是在相关政策的解读方面,都起到了其他信息手段无法实现的重大作用。从各地“硬核”书记的喊话,到政策信息的透明,不仅能让村民们更好的助力疫情防控,而且还能让村民心安。
正是因为农村大喇叭是传播政策、团结村民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各级党组织部门高度重视大喇叭建设,利用农村大喇叭广播在线传播党的声音,让党的声音响彻基层,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建的工作水平。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加上疫情形势逐渐向好,但是全球形势依然严峻,因此给各地复工复产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亦或是复工复产,都离不开党建“大喇叭”广播的宣传作用。
建好农村大喇叭,广播设施要完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政策、再新的脱贫攻略、再周全的宣传方针,如果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撑,也只能是空城楼阁,没有任何可行性。硬件设施是根本。确保农村大喇叭覆盖全部村庄,还要保障每个大喇叭都能够正常使用,要不断更新设施,同时沟通好维修等环节,依托村级广播站这个主阵地,将农村大喇叭广播传播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用好农村大喇叭,广播内容要给力。目前,乡村大喇叭主要有“平台播报、MP3播放、人工喊话”三种操作方式,另外,大喇叭还可通过滚动、增加频次等实现密集发布。简单的操作方式,能够更快的将内容传播出去。有了传播载体,就需要在广播内容上下功夫。在广播内容方面,需要有关部门严格把关,确保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广播内容也要满足村民所需,要加强实地调研,切实了解哪些政策和消息是村民们迫切知道的、切实需要的。比如,一些农村中的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一些新闻也是通过他人转述或者看电视中得到,有的在转述过程中也会有失偏颇,加上理解能力有限,这时候大喇叭广播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通过广播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满足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讲好农村故事,农村大喇叭广播要有制度、成体系。建立大喇叭管理台账,成立工作群,完善广播制度,对广播内容、时间、主要负责人等加以明确。发挥好村级广播站的作用,利用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村两委班子成员等优势群体做主播的便利,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重要精神、重点信息、重点工作更加有效的传达。春耕时节,通过广播防虫等知识,指导春耕正当时;复工之际,通过及时传到上级政策要求,做到复工防疫两不误;扶贫攻坚方面,通过广播最新的致富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喇叭,大民生。用好农村大喇叭,就是为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从而进一步提升组织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