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如今已经成为我们上网无法跳过的词汇,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网络热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洪荒之力”“小宇宙”“秒杀”“刷脸”“杠精”等一批热词……这些网络词的流行中,有的传递着对诗和远方的憧憬,有积极向上的,也有表达夸张,或者消极、或焦虑心态的。
有人认为,网络热词的生命力太短,短时间内就会成为陈词滥调。我们将其作为口头禅,不去考虑使用情境,总是在进行重复性表达。一个网络热词的热度总是会随着相应焦点事件的持续推进而不断降温,最终也会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但是,网络词汇的普及是大众传播话语权的以此解放。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我们普通人并没有太多公开表达的机会,而很多网络热词既是简单的个人表达方式,也能很好地反映网民情绪。比如“佛系”折射出当代年轻人面对社会压力的些许无奈和自我调整的尝试;“燃烧我的卡路里”展现出百姓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映射世间百态、百姓心态。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比如“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APEC蓝”成为环保重要目标,习主席在许多正式场合的讲话通过运用网络热词拉近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这些网络流行语,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同时也彰显了人民群众的非凡创造力和想象力。
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有新词汇加入的动态过程,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永葆其生机与活力。只有那些兼具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的网络热词,才能真正的沉淀下来,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系统,真实的折射出人民群众的精神气质。
作者:邓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