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广东湛江市麻章第二小学的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份《社会捐赠倡议书》(简称《倡议书》),和一条关于号召家长捐赠物资的通知。此后,在微信群以“接龙”的形式呼吁学生家长为学校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有家长质疑此举不妥,涉事学校称学校的做法是经过上级部门允许的,当地教育部门对此予以否认,称将介入调查。(4月20日《新京报评论》)
疫情形势逐渐稳定,各地中小学逐步开学。各地也在对开学后的防护工作做着积极地准备工作。不知道是确实物资短缺还是学校另有想法,竟在家长微信群里玩起了“接龙”,开启了“众筹”口罩等防护物资的模式。老师有令,家长岂敢不为?正因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微妙关系,面对学校的“指示”和号召,没有人愿意抵抗。如果不积极响应学校的政策,一是怕孩子没有面子,二是怕老师会给孩子“穿小鞋”。如此“软绑架”,让家长只能服从。如此以来,更加助长了不健康的家校关系。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承载无数家庭的希望,更满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良好的校风更是教育腾飞的基石。诚然,受疫情影响,学生复习之后的各项防护工作会非常复杂,学校和老师们的压力也会很大。但是,有困难,可以想办法。物资紧缺,可以向上级部门反映,妥善解决问题。而利用家长力量,而且还是“接龙”的形式呼吁家长捐赠物资,无疑是打错了算盘。
家校关系清白健康,才能为培育良才厚植土壤。试想,如果家长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学校在教育方面难免会有失公平。一来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二来也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中小学生正是心智逐渐成长,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倘若从小受这样的环境影响,孩子很难健康成长,极易形成自私自利的坏性格。学校作为纯洁神圣的地方,也会因此自毁形象。因此,全社会应当弘扬清白健康的家校关系,如此才能让教育环境一片风清气正。
开学在即,愿学校收起“歪脑筋”,不要再打家长们的“主意”,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为学生复学筑牢健康防护墙,全力保障健康复学,平安复学。
作者: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