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化解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首道防线、应对突发事件的坚强堡垒和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纽带。各基层党组织要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社会治理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社会治理活力,把建设好、巩固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作为重点,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防线。
突出主责主业,抓好社会综合治理责任落实。落实责任机制,严格落实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切实督促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真正把基层党建工作重视起来。围绕后备力量培养、集体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及时进行专题研究部署。
规范组织设置,构建社会治理的网络体系。主动适应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不断规范组织管理和设置。不断加大“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创建力度,发挥好“两新”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议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通过组织创新,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奠定坚实的基层基础。
补齐党建短板,提升社会治理的组织活力。对软弱涣散党 组织采取挂钩帮扶、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的方式进行整顿,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大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力度,在创建工作中助推支部工作提质增效,切实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采取开展合作股份、盘活集体资源等“一村一策”的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队伍建设,夯实社会治理的人才支撑。加强村级“领头雁”队伍建设,加大后备力量培养使用力度,实现后备干部 “全覆盖”。及时开展“两委”班子分析研判,对存在问题的班子“一把手”开展提醒谈话。积极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合“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政策宣传、便民利民、精神生活、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治安稳定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强化阵地建设,建立社会治理的平台建设。积极整合资源、配套完善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小广场等功能区,积极向所有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党员教育培训、技能培训、扶贫帮困等基本服务。在开展党内活动的同时,把活动场所作为民主议事的平台,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参加民主恳谈会、民主议事会、村级重大事项通报会、村委班子或村委工作述职测评会等,推进村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