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气”是指进农家门、说农家话、吃农家饭、问农家事、睡农家床,与农民打成一片。驻村干部倘若缺少“乡土气”,说话办事就会与群众隔着一层,特别是在制定扶贫政策、出台扶贫文件时很容易不接地气。多与群众交流,走进群众心里,成为一个平易近人、让群众感到舒服的人。
多些“乡土气”,就是要多与贫困群众交朋友。“俗话说:与民为友如鱼得水,冷漠群众如树断根。多与贫困群众交朋友,就能更好地了解群众之疾苦,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相反,如果不善于与群众交朋友,就会慢慢地脱离群众,远离群众。要视贫困群众为“亲友”,倾听他们的心声,摸清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把握他们的愿望和要求,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戴、支持和信任。
多些“乡土气”,就是要常去贫困群众家中转转。好儿女要“常回家看看”,好公仆要常去“亲戚”家转转。把贫困群众当“亲戚”并且经常多走勤走,走出感情,到群众家中坐一坐,经常与“亲戚”面对面“拉家常”、肩并肩“交心底”,以情换情,以诚相见,架起一座“连心桥”,群众才会真正吐露出原汁原味的心声。常到贫困群众家中转转,往往能掌握第一手信息,听到真话、看到真相、找到真情。脚下沾有多 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乡土气”沾着泥土、冒着热气、带着露珠,是真正的接地气。“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干部下乡帮扶的主要目的是让机关干部多深入基层,多进行调查研究,多体察群众疾苦,多倾听群众呼声,多为群众排忧解难。(金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