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大数据告诉你推行分餐制“卡”在哪

0
分享至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固有的的生活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来势凶猛的疫情中,出现了不少因聚餐而引起的感染;防控疫情需避免“疫从口入”的号召已趋共识,分餐制跃升为网络讨论的热词,并且热度持续不减。

分餐制今后会被更多人选择,成为大众主流饮食习惯吗?全面推广分餐制要考虑哪些因素?让我们通过大数据来一探究竟。

  话题热度之变:关注度跃升 信息量逾百万

根据新华睿思·数媒智慧分析平台数据显示,在最近两个月来,关于分餐制话题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全国范围内信息量累计达到1039539条。其中,从话题趋势演变图看,3月14日达到舆论热度的首个峰值(30183条),这与北京、江苏泰州等地发布出台关于公筷使用的文件直接相关。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自疫情发生以来,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湖南等多个省市明确倡议使用公筷公勺,部分地区还将公筷公勺使用情况列入优秀评选标准,促进餐饮服务单位推广使用。

各地的呼吁倡议得到了网民的积极响应。多数网民对分餐制表示支持,有近40%的网友认同分餐制,超过50%的网友倾向于公筷公勺制,仅有一成左右的网友存在抵触心理。

对于以盘装菜为主的中餐而言,公筷公勺相对于分餐制更容易为人接受,网民对公筷公勺的认可度也更高。

而基于饮食科学角度对分餐制的分析,是网民普遍关注的另一热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于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倡导家庭、社会使用公用餐具和分餐制。通过分餐或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有效减少肝炎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传播;同时,分餐可以较好把握食物摄入量,减少食用过量和铺张浪费。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认为,传统的合餐制为健康埋下隐患,可使多种病毒、细菌在就餐者之间传播,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感冒病毒等,都可能在相互夹菜时不经意间传染给他人。

以被WHO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的幽门螺旋杆菌为例,据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旋杆菌学组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为59%。

新华睿思·数媒智慧分析平台的大数据监测显示,网民围绕上述信息的跟帖量较大,相关话题延伸出的讨论热度高企。

从这些数据不难发现,随着各地“使用公筷公勺、提倡分餐”的声音持续放大,“科学防疫、文明就餐”的理念愈发成为更多人的共识所在。

  应用场景之辩:践行有难处 观念待转变

回望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曾呼吁分餐制、使用公筷。但随着“非典”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分餐制的话题由热变冷,渐渐退居幕后,直至时下才再次登场,回归社会公众视野。

这一次,分餐制能够广泛实行吗?把分餐制摆上餐桌“卡”在了哪里?人们会对传统的饮食卫生习惯作多大程度的反思?

实际上,疯狂肆虐的疫情,挑战的是中国人传统合餐饮食存在的健康隐患。国人吃饭,无论在家或是在外,往往讲究围桌而食。聚餐,在推杯换盏间习惯于相互夹菜,共饮一碗汤,共吃一盘菜。在主人看来,是以示友好;在宾客看来,是以表亲密。

要气氛、要感觉,还是要更卫生、要更健康?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时间推移过程中,却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未来,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真正的亲情和友谊不会因为分餐而淡化,追求健康应优先排序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大数据调查显示出当前网民在家庭场景和消费场景下的态度。目前,绝大部分网民对公筷公勺和分食分餐持支持态度,支持者中的部分网民对公筷公勺认同仅限于外出就餐,在家中就餐基本不会使用公筷公勺,对于家庭分餐制的认同度则更低一些。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教授吴安华表示,很多家庭聚集性感染的发生,都与合餐密不可分。因传统文化和习俗、人情的影响,分餐有“见外之嫌,很多老人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一时也难以接受”。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推进公筷制和分餐制的难度较大。

推广分餐制,餐饮业是社会参与各方的重中之重。从消费场景的数据分析结果看,成本考量是影响分餐制实现大范围推广的另一关键因素。如果在保证原有利润的前提下,要消化增加的运营成本,有可能提高人均消费额,进而影响到客流。

不过,自分餐制倡议发出以来,已有全国各地的多家知名餐饮企业积极响应,表态将在企业内践行餐桌文明,将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纳入服务规范。

多个商家认为,双筷、公筷公勺等方式成本更低、操作也更简单。北京一家大型餐饮集团的董事长表示,其成立以来,一直推行分餐制和双筷制,收取一定服务费被验证具有可行性。另一连锁餐饮集团创始人也表示,疫情期间,餐厅张贴了醒目的标语要求消费者保持合理间距、一人就餐,未来会考虑线上粉丝营销、线下张贴标语的方式去推广公筷制文化。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分餐不仅能避免疾病通过餐具传播,还可根据个人需求合理搭配,按需供餐,减少浪费。推广分餐制不仅是为了保卫“舌尖安全”,更是引领一种文明就餐新风尚。

  行业升级之选:梯度推进落实 中长期多方受益

一些机构调研显示,如今大多数消费者更倾向于分餐就餐,“公筷行动”受到青睐,分餐制已经不仅仅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具备实行的意义。

从实施的节奏和步骤看,全面落实分餐制需要步步为营。以区域梯度推进,或许能成为可供参考的选项之一。

据中国饭店协会调查显示,在一、二线城市高端餐饮领域,分餐制和公筷公勺一直较为普及,收取一定服务费的分餐制和双筷制具有一定可行性。而从网民关注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关注程度明显更高。

据美团研究院的外卖数据显示,以“一人食”为代表的分餐制产品餐厅分布区域更侧重在发达城市,分布在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一人食”餐厅数量占比达到67%。其中,一线及新一线的19个城市,“一人食”餐厅数量占比接近一半,达到45%。

众所周知,餐桌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一环,餐桌文明也体现着社会文明。受疫情影响,餐饮业普遍受到较大冲击。但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随着餐饮行业复工,行业变革升级的机遇可能近在眼前。

国泰君安社会服务业首席分析师刘越男认为,分餐理念其实是品质化餐饮演进的趋势,也是一种消费升级。

安永大中华区战略与运营咨询服务合伙人郑宇凯表示,未来分餐制可能成为一种商业契机。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将更加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提升对于餐饮环境卫生的要求,因此对于面向有一定消费能力群体的餐饮企业,更有品质保障的就餐体验将成为吸引高端客群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而对于大众化的餐饮企业,能否提供令消费者心仪的就餐环境,也将成为疫情过后的分水岭。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认为,位餐是西方传统,但中餐和健康、卫生并不矛盾,中餐餐企没有必要固化分餐的形式,而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发出既能分餐,又照顾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健康方式。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在沪参加重磅会议后,陈吉宁、信长星、易炼红、韩俊密集部署

在沪参加重磅会议后,陈吉宁、信长星、易炼红、韩俊密集部署

政知新媒体
2023-12-05 22:38:45
江西2亿彩票中奖者现身,破绽百出!

江西2亿彩票中奖者现身,破绽百出!

麦杰逊
2023-12-06 10:29:47
斗胆预测:很快就能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斗胆预测:很快就能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光导爱数钱
2023-12-06 11:17:21
“韩国正在消失吗?”美媒:韩国人口可能将锐减至3500万以下

“韩国正在消失吗?”美媒:韩国人口可能将锐减至3500万以下

人民资讯
2023-12-05 13:02:05
南京网红楼盘每平4.6万跌至2.4万,市值已低于贷款额,房主:想断供了

南京网红楼盘每平4.6万跌至2.4万,市值已低于贷款额,房主:想断供了

不掉线电波
2023-12-06 14:22:20
外媒曝:泽连斯基突然取消美参议院远程参会,“最后一刻发生了一些事情”

外媒曝:泽连斯基突然取消美参议院远程参会,“最后一刻发生了一些事情”

环球网资讯
2023-12-06 11:48:09
“亿万富豪”之子认亲后谈车房问题:更想自己去努力工作

“亿万富豪”之子认亲后谈车房问题:更想自己去努力工作

南方都市报
2023-12-05 23:40:05
信息量大!央行行长在人民日报发声,释放了5大房地产信号

信息量大!央行行长在人民日报发声,释放了5大房地产信号

光宇吐楼市
2023-12-05 18:41:58
孕妇悔拍2614万手机靓号被罚8万,竞价两千多轮,她仅出手一次

孕妇悔拍2614万手机靓号被罚8万,竞价两千多轮,她仅出手一次

潇湘晨报
2023-12-05 18:48:10
胡锡进:股市今天这个样子绝不仅仅是证监会的事情

胡锡进:股市今天这个样子绝不仅仅是证监会的事情

春江财富
2023-12-06 09:05:55
主持人因质疑五菱汽车,被要求连续15天道歉!道歉第5天五菱崩溃

主持人因质疑五菱汽车,被要求连续15天道歉!道歉第5天五菱崩溃

老郭在学习
2023-12-06 14:04:34
不到3年,市值蒸发5000亿!“海天酱油”被消费者狠狠上了一课

不到3年,市值蒸发5000亿!“海天酱油”被消费者狠狠上了一课

老闫侃史
2023-12-01 13:00:03
银行女被骚扰,行长睡服30多名美女职员,聊天记录曝光!

银行女被骚扰,行长睡服30多名美女职员,聊天记录曝光!

一格大叔
2023-12-05 22:54:21
C罗总资产达5亿镑!每天收入48.5万镑,有CR7品牌&豪车豪宅

C罗总资产达5亿镑!每天收入48.5万镑,有CR7品牌&豪车豪宅

直播吧
2023-12-06 10:28:17
解清帅父母发声:送豪车房子他不要,孩子不回四川,非常感恩养家

解清帅父母发声:送豪车房子他不要,孩子不回四川,非常感恩养家

影像温度
2023-12-06 09:40:49
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发布报告:中国楼市或将在24年逐步缓慢恢复

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发布报告:中国楼市或将在24年逐步缓慢恢复

资本信条
2023-12-06 01:35:03
“我们没有钱支持乌克兰打这场仗了”!白宫警告援乌资金即将耗尽

“我们没有钱支持乌克兰打这场仗了”!白宫警告援乌资金即将耗尽

环球网资讯
2023-12-06 06:28:11
在所有类似“血槽姐”的事件中,没有一个大v敢出来表态

在所有类似“血槽姐”的事件中,没有一个大v敢出来表态

麦香娱
2023-12-06 06:38:50
这个时代的恐慌,或许才刚刚开始……

这个时代的恐慌,或许才刚刚开始……

杨国英观察
2023-12-05 23:26:15
华晨宇越来越过分了,直接穿上了花裙子?不男不女真另类!

华晨宇越来越过分了,直接穿上了花裙子?不男不女真另类!

科学放大镜
2023-12-06 11:13:19
2023-12-06 16:54:44

头条要闻

欧盟官员称欧洲理事会主席在北京被监听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欧盟官员称欧洲理事会主席在北京被监听 外交部回应

财经要闻

“蔚小理”未过危险期

体育要闻

詹杜对决!39岁詹皇末节15分完胜KD

娱乐要闻

五月天主唱阿信发声:做好自己

科技要闻

"蔚小理"未过危险期,要看华为下不下狠手

汽车要闻

纯电70/150公里/预售9.38万起 五菱星光今上市

态度原创

时尚
房产
本地
手机
公开课

她可能是内娱争议最大的女明星?

房产要闻

5亿!新航城底价摘得大兴临空6038地块

本地新闻

没点大病,别去泰国鬼楼

手机要闻

OPPO Find X7工程机曝光:四摄+八卦阵镜头,明年1月发布

公开课

武松杀潘金莲,为何先扒她衣服?原文细思极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