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中国传统习俗,祭祖扫墓一般都要烧纸钱、放鞭炮,而大多坟墓所在之地又处于山间、田间,因此传统的祭祖方式往往伴随着极大的火灾风险。近日云南楚雄,男子李某回家上坟引发山林火灾,毁了百亩山林。除此之外,传统的祭祖方式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噪音扰民、植被破坏等不利影响,实在与当今倡导环保、呼吁文明的理念严重不符。
现在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应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和蓝天保卫战,文明祭祀,营造绿色清明。
营造绿色清明需要更新祭祀方式。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的进步,祭祀方式不再是单一的燃放爆竹、焚烧纸钱、香烛等用火行为,新兴的“无烟祭拜”、“鲜花祭拜”、“网上祭拜”,廫能够很好的追思先人。防控疫情不松懈减少现场祭扫,避免因人员聚集引起输入性疫情和聚集性感染。积极提倡“居家拜祭”、“错峰拜祭”等新方式,自觉摒弃祭扫陋习,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
营造绿色清明需要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起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做革除陋习、文明祭奠的先行者、带头人。以崇尚科学为荣,积极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进行文明祭奠。
营造绿色清明需要积极宣传引导,加大监管力度。利用媒体,村里大喇叭,宣传条幅等宣传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提倡老人在世多孝敬,离世祭祀不浪费,倡导从俭祭祀,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同时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对不文明的祭祀行为做出惩罚。共同营造绿色清明。(金梦圆)